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木匠王爷> 第481章 史浩主守误孝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1章 史浩主守误孝宗(2 / 2)

木匠王爷 飘云千里 更新时间 2021-11-30

孝宗于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即位,次年改元隆兴。他进升史浩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他下诏宰执以下,各自上奏应敌定论。群臣多半主战,只有史浩主守。张浚急图恢复,屡次上奏,欲取山东。史浩肯定了张浚"大仇未复,决意用兵"的忠义之心,但坚决反对急于用兵,张浚上奏请求御驾亲征,史浩则向孝宗陈述三条理由加以阻止。一是:下诏亲征,就会无故招致敌兵,何以应付。二是如果以"巡边犒师"之名,去岁曾有一次,州县供奉甚臣,朝廷需要用缗线一千四百万,国库无以负担。三是若为"移跸",又无行宫,陛下自行,万一有一骑冲突,行都骚动,如何是好?总之,他极力反对出兵。</p>

张浚进位枢密使后,就都督江淮兵马,开督府于建康,北伐也就正式提上了日程。史浩则认为,北伐劳师费财,宋朝又兵弱将庸,主动出兵是冒险之举,退守长江以北,静观金人之变,才是最稳妥之计。史浩还提出了修筑瓜洲、采石两处的城防,以保长江的主张。张浚却认为这是自动向敌人示弱,要筑城防也应筑在淮河上的泗州。</p>

正在此时,金国将领纥石烈志宁送信给张浚,要求割让海、泗、唐、邓、商等已经被宋朝收复的州郡,并增加入贡岁币,这些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张浚的拒绝。于是纥石烈志宁在边界调动兵力,宋金前线形势恶化了,和战问题就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p>

原来完颜雍称帝以后,本来已下诏停止南征,只派遣右副元帅谋衍等,去讨伐西北的叛乱。当时萨巴已为部下移剌窝干所杀,老和</p>

尚也被缚。移剌窝干自称都元帅,接着自称皇帝,改元天正,兵势颇强。谋衍等人师久无功,因此完颜雍派遣其他的将领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去代替谋衍。两将驱兵深入,接连打败移剌窝干。移剌窝干向北逃去沙陀,被麾下拿住,献给了金军,随即被斩首,余部很快被平定。</p>

完颜雍于是进封仆散忠义为都元帅,赴汴京节制诸军。纥石烈志宁为副元帅,驻军淮阳,为南攻作准备。纥石烈志宁发书给张浚,要求宋朝遵守以前的盟约,还派遣蒲察徒穆、大周仁驻扎虹县,萧琦屯兵灵壁,积粮修城,准备出发。张浚就把金国的来书呈上,又极力主战,劝孝宗驾临建康,以鼓动士气,不要中了敌人的诈谋。</p>

孝宗看完,就下手诏召张浚进朝商议。张浚回朝,见到孝宗,仍然坚持之前的建议,还请求要乘敌人还没有出发,先占据虹县及灵壁。孝宗点头会意,但是史浩却极力反对。孝宗干脆下诏,让大臣们来讨论如何对付金人。洪遵、金安节、唐文若等相继发表了意见,只有宰执没有上奏章。</p>

孝宗因此问史浩,史浩上奏说道:“先作好充分准备,这才是良策。不要听目光短浅谋士的话,用没有经过训练的军队去作战。这些没有良好素质的军队,到敌人离去时,就来论赏邀功。到敌人来进攻时,就丢弃武器逃得无影无踪。这样做恢复可能实现吗?” 他还上书道:“靖康之祸,谁不痛心疾首?悼二帝之蒙尘,悲六宫之远没,确实应枕戈待旦,思报大耻。陛下初立,应以自治先行,方可图远。如今内乏谋臣,外无良将,贸然动干戈以攻大敌,谁能保其必胜?如能侥幸获胜,自当痛快若然不胜,则重辱社稷,以资外侮,后果那堪设想!”史浩觉得不能侥幸获胜,非到有把握时才能进攻。</p>

这时李显忠、邵宏渊又上奏请求引兵进取,史浩也上奏说道:“二将动不动就来请战,难道督府命令可以不行吗?”张浚又请求即日下诏进建康。皇上问史浩,史浩陈述理由,说不可以。退朝后,史浩又用诘问口气对张浚说道:“帝王的军队,应当万无一失时,才可以出,岂可尝试以图侥幸。”之后他与张浚又在殿堂上反复辨论,张浚说道:“中原沦陷已很久了,现在我们如果不取,豪杰一定会争着去收取。”史浩却说道:“中原决然没有什么豪杰的,如果有豪杰的话,他们为什么不起来亡金?”</p>

张浚答道:“那儿民间没有武器,因而不能自起。等到我军一到,他们一定会积极作内应的。”史浩说道:“陈胜、吴广用鉏櫌棘矜亡秦,他们一定要等我部队到了才会起事,这就不是豪杰了。” 在上面的辩论里,两人都走了极端,张浚强调民心可用,良机难得,他看到了希望。史浩看到的是武备不修,取胜艰难,反对冒险,他认为张浚心存侥幸。张浚与史浩的一场廷辩,反复五日之久。</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