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木匠王爷> 第481章 史浩主守误孝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1章 史浩主守误孝宗(1 / 2)

木匠王爷 飘云千里 更新时间 2021-11-30

 不久史浩出任温州教授,当时郡守是张九成,他是绍兴二年赵构自亲提名的状元,赵构对他非常器重。张九成在朝也恪尽职守,并平反了一些诬告案件,但却因反对宋金议和及拒绝秦桧拉拢,被诬为赵鼎一伙,屡遭陷害,贬谪南安军长达十四年。秦桧死后,赵构又起用张九成知温州,宗杲出任鄞县育王寺方丈,两人互有来往。史浩有时也替这两位老人传递一些信息,深得他们信任。史浩任满三年教授后,张九成就将他推荐给赵构。史浩到京都,任太学正,升国子博士,开始与赵构有了接触。</p>

赵构因为没有生育能力,群臣要求立嗣的呼声越来越响,于是决定立嗣。赵构之前曾选了两个赵匡胤的后人养在后宫,其中一个是赵伯琮。史浩提议说到:"普安、恩平二王应该择其一,以系天下所望。"赵构很是嘉许,就命史浩为王府教授。事后,赵构就命二王写《兰亭序》五百本。史浩知道,这是对二王的考验,就劝二王道:“君父之命不可不敬从。”数日后,普安王写了七百本进献。恩平王却一个字没有写。</p>

绍兴三十年,赵构封普安王赵瑗为建王,下诏给建王府配直讲、赞读各一名,史浩被任命为建王府教授兼直讲。后来史浩迁宗正少卿,碰到金人侵犯边境,投降派纷纷要求退守,皇子积极主张抗战,上书请求亲自作前锋抗敌。无形中犯了赵构大忌,幸亏史浩出计,竭力劝说皇子,使皇子避免了一场大祸。</p>

不久,殿中侍御史吴芾请求让皇子为元帅,先去视察军队。史浩上书说道:“建王一直生活在深宫之中,不曾与诸将接触,怎么能办这事。” 赵构就令建王遍识诸将,随他去建康。孝宗继位后,马上升史浩为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知制诰,重用主战派领袖张浚。</p>

史浩得知张浚的建议后,却上奏道:“官军西讨,向东不可越过宝鸡,向北不可过德顺。如果离蜀地太远,恐怕导致敌人偷袭,保蜀反而亡蜀。”孝宗竟然也被他迷惑,于是打算放弃秦陇三路。虞允文劝谏不从,反而把他罢为知夔州,并诏令吴璘班师。</p>

当时吴璘猜测金军一定会再来争夺德顺军,立刻驰马奔赴城下。金将完颜悉烈等果然统领号称十数万的大军来攻;金国万户豁豁又率领精兵从凤翔到达。吴璘命吴挺率军于城东将其击退。德顺城北有北岭,东有东山,两山地势相接,互为犄角。吴璘于是进据北岭,吴挺占据东山,深沟高垒,严阵以待。</p>

徒单合喜命陕西都统完颜璋、副都统完颜习尼列率兵两万,又攻德顺军。两军激战于城东,接战数次,宋军稍稍退却,金军追至城下。吴璘命北岭兵与城中守军,用弓弩夹射,击退金军。徒单合喜派遣统军都监泥河领兵七千,与完颜璋合兵,企图攻取东山。吴璘令军依险列阵,环列剑盾、拒马,多次击退金兵进攻。北岭宋军已</p>

扼金军退路,夺其粮饷。徒单合喜率兵四万来援,吴璘分兵袭击,双方伤亡甚众。由于宋军控扼东山、北岭,金军难以攻克。于是金军移师德顺军东南水洛城,企图切断宋军粮道。</p>

正在此时,宋孝宗下诏要求吴璘撤军。他的幕僚中有人劝谏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此举所关甚重,为什么要退兵?”吴璘慨然说道:“我岂能不知此!但是主上新继位,我远握重兵。如果不肯遵诏,岂非是目无君上吗?”为了避免朝廷对他的猜疑,吴璘只得仓促撤军。 金军尾随其后面进攻,宋军死伤两万余人,此前收复三路、十三州、三军又被金军占有。</p>

</p>

后来虞允文从川、陕回朝,入宫回答皇上提问。虞允文说史浩一直主张弃地求和,等他升为右丞相后,就立即实施他的主和政策。史浩在亲自为孝宗拟定的诏书有这样的词句:“丢弃鸡肋一类没有多大意味的东西,可以消除金人的贪婪之心。"虞允文说道:“现在有八条理由,说明可以继续对金作战。"孝宗问到弃地的问题时,虞允文用朝见时所执手板在地上画,力陈丧失土地的利害。孝宗听了,后悔不已,说道:“史浩误我!”于是又下诏令吴璘便宜行事,让吴璘自己决定进止,然而为时已晚。</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