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秋之呓语> 第24章 莫扶荷语(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 莫扶荷语(二)(2 / 2)

秋之呓语 苗衣 更新时间 2022-05-08

我又讲到了小时候家里的贫困状况。他睁大眼睛,看着我说:“是吗?”“能吗?”看来,人只有经历过贫困,才能对贫困刻骨铭心。他还嫩呀!

我还喜欢看湖南作家王跃文的小说。他文笔更老道一些,写人状物也很丰满。人们说他写的是官场小说,听这话像似有些贬义,意思是说他的小说不够雅。要我看他是严肃的,他是在写人性与人生,只是他努力挖掘的不是人性中的美,这使他的才华显得低俗了一些。看他的书以前,我对官场缺乏认识,他使我深刻了许多。

还有个叫周梅森的好像是江苏人,也写了几部讲官场斗争的小说,还拍了电视剧。我曾完整地看过一部叫《绝对权力》的根据他的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那几个演员都很有名,可演得都不太好。看来他们都不太了解当官的,也没有在官场上混过。好像是化了妆,戴上行头,就匆忙上阵的。故事讲的都是地方大官争权夺利的事。市长、副市长、********、省长、********、省委副书记之间邪恶与正义的较量。在邪恶就要战胜正义的时候,********就是全省的第一把手,迟迟下不了决心。最后,因为偶然因素,一个骗子行经的败露,邪恶的一方——市长垮台了,真相大白了,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

他在说反腐要靠大官,靠大官的水准与德行,没有大官的支持,下层的正义就得不到彰显。

我尝想,为什么王跃文的小说不能拍成电视剧让群众观看呢?周梅森的小说就能拍呢?我第二次看王跃文的小说《国画》的时候,终于看懂了。王跃文的书中没有大义凛然,为党分忧的正面人物。书中所有的官吏都有毛病,都在做或做过与道德、操守相悖的事。最要命的是结局不是正义战胜邪恶,而是双方力量混杂一处,目的不明地走向明天。他没有跟上主旋律的旋转节拍,他在写真,周梅森在写意。二者风格不同,无高下之分。我还爱看《离骚》,这些句子真美,曾想把它背下来,可不认识的字太多了,几乎每句话都要查字典,还是算了吧。写《离骚》的古人水平怎么这么高!今人能背下来就是大师,比如范曾,能认真读一遍就是学者。

作家的使命是什么?

作家不是医治社会疾病的良医,更不能简单地为政治服务。我没有看过古诗文中有露骨地歌赞当朝万岁的。作家应该是能够如实地反映时代精神,为人类社会提供精神食粮,寻找并发现生活中的美,使人心得到美的陶冶,从而热爱生活,使生活更加亮丽的人。就是说作家、学者要有益于社会。

有个以品三国闻名的叫易中天的家伙,对这个问题有个冷静的回答。

有一天,我打开电视,看见易先生在谈体会,大意是说,他讲三国的时候,上海有一观众给他写信说,你讲的三国人心很坏、很毒的人终成大事,如曹操。这对社会风化,道德人心,将产生不好的影响。易先生赞扬了这写信的人,以后就不再品三国了。他是有道德和有责任感的人,他在继续扬名与社会责任之间选择了责任,他怕点燃人性中的恶,殃及社会。

我还在杂志上看到过另一个文化名人叫余秋雨的几句话,很有意思,当时就记住了。余先生说:“有几个人骂我,想同我论战,我就是不回答,用这种方式把他们锁定在他们的等级中。”他骂不还口,说是因为对手的份量不够,不配和他交手。他比鲁迅先生聪明,鲁迅的错误在于接招(听说他主动伤人的时候也很多),结果是敌人越来越多,打不完的笔墨仗,误了他的文学创作,把时间、精力和绝世才华耗在了无休止的永远也不能见胜负的论战上。《藤野先生》通篇都写得很好,最后一句有点煞风景。长期的激烈论战,影响了他的心绪,这不良心结带到了作品中来,使他的光芒减弱了不少。他那摞当匕首和投枪用的杂文集子,加一起也没有《呐喊》《彷徨》还有《朝花夕拾》三本小册子有价值。

公众人物(就是出镜多的人),永远都会有人用放大镜看你,要经得起人家的推敲与琢磨或是消费。先贤早就说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被捧得很高,我特意找来看了看,真是不能卒读。我生怕后面有什么精彩的部分被漏掉,强忍不快,硬是坚持看到了结尾。书上的内容离我太远了,我看不懂。我只记住了书中的一句话。大意是,猴子坐在地上,你看不到它的屁股什么样,你给它一个杆,让它爬上去,就会看到它的屁股没有毛。

把这话引申到某个朋友或是熟人,突然发迹后的状态,很是传神。

于丹,我的姐妹,我喜欢看她站在台上张牙舞爪的样子。我认为她是《百家讲坛》栏目开坛以来,讲课水平最高、视觉效果最好的人。

我尝想为人师表,这“表”字的上部分,一定是说“师”的相貌要端正,下部分是说师的衣着要整洁。长相与讲课语气、神态不周正的老师,是要被扣分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