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91(1 / 2)

平淡为官 铭哀 更新时间 2022-01-02

 这也是徐清教他的,当你要改变这个世界的时候,必须要从一小步开始,这样的话,你得罪的人也能够少一些,这对于一名新官员来说,无疑要好很多,许多年轻的官员,刚刚上来的时候满腔热情,再加上他的上级也支持他,便开始进行高强度的改革,就比如王安石,一下子步子迈的太大,立刻就会使反弹的声音瞬间上扬,导致改革极为容易失败。

商鞅的变法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足足花费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一点点把秦国梳理成一个真正的法制国家,而不是像王安石一样,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就把所有法律全部改变,几乎将社会上所有的人群全部得罪了,而商鞅却并没有这么做,他先借用秦公的权利压制住贵族,让百姓得到利益。

然后再利用百姓这边的威望使得利出一孔,最终将百姓也绑上这个国家的战车,直到所有民众都意识到,自己想要继续发展,国家就必须要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商鞅的变法最终得以成功,前前后后总归花费超过二十年的时间,从中就可以看出,改革是不能急躁的,而许多年轻官员,在刚刚拿到权利之后,往往就会被自己的热情冲昏头脑,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权利,最终被扔出权力场。

而徐宁则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的改革也是如此,不能将全部人都得罪,必须要一步步慢慢来,同时在得罪一部分人的时候,必须让他们看到更好的待遇,这样的话,人们就还会有希望,不会出现没有希望的状况。

就像一个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如果你给民众加税,民众自然还是会不满,但他们的不满不会爆发出来,因为他们的收入在增加,虽然缴税也在增加,但最终留下来的钱始终要比花出去的钱多,这个时候民众虽然会抱怨但不会对政府有什么太大的怨言,而一个停滞的社会,征税就成为了一项十分危险的举动。

他们的收入没有增加,但缴税却越来越高,导致最后到手的钱也只能越来越少,这个时候,哪怕是让老百姓多缴一分钱,他们也会很难接受,东欧剧变就是建立在鸡蛋价格上涨,有的人或许会说,不就是鸡蛋价格上涨么?至于就把自己的国家推翻么,最后不但鸡蛋上涨,什么东西都上涨,到现在生活水平都没有恢复到原本的状态。

但鸡蛋只不过是压垮他们最后的那一根稻草而已,苏联长久在民生经济上无法发展,早已经在民间积累了巨大的民怨,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民众买面包却需要排队,这样的国家自然让大多数人不满,短时间或许能够忍受,但长达三十年时间的物资按需供应显然是不符合人性的,最后鸡蛋价格上涨,一方面是证明了苏联的价格稳定机器崩溃,其次就是民众实在无法忍受这样没有希望的生活罢了。

这才是民众仅仅因为一个鸡蛋,最终在东欧推翻了整个苏联,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虽然这些国家,大部分的日子还没有在苏联时期过得好,但当时的人可不这么想,对于他们来说,苏联已经够糟糕了,新的国家总不会再糟糕下去,但事实证明,新的国家不仅仅更加糟糕,甚至直接把他们民族的一切根本都给废除了。

乌克兰从一个可以制造航母,军舰,导弹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农业国,政局的不稳定使得整个国家始终徘徊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无法定子,从苏联解体到现在这二十多年时间里,人口足足流失超过一千万人口,相当于乌克兰你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可想而知这个国家已经烂到了何等的地步。

至于白罗斯,尚且靠着俄罗斯还能够维持住最为基本的生活,但他们的发展,与苏联时代相比,是完全不可相提并论的,若是当年那些推翻苏联的人还活着,看着如今属于自己的国家成了这幅样子,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年的举动,但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当一个国家建立之后,就会有一群利益集团开始自动的去维护这个国家,此时再想要回归苏联,民众的力量极为脆弱。

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离开苏联无疑是他们唯一的选择,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他们待在这个国家根本看不到希望,永远都是冷战思维,街头上看到的不是宣传标语就是各式各样的口号,而能够进到嘴巴里的,却只有最为基本维持生存的口粮,这样的日子让你过上几十年,大多数人都是受不了的。

而徐宁的做法,无疑是在给民众们希望,比如说环评让资本家不满,徐宁就开放电站建设让他们有利可图,同时减少中央的审批,让他们的时间不至于被拖长,通过这种方法,资本家虽然会不满,但也会接受,至于郊区的民众,徐宁大规模建设电站自然会让他们不满,但另一方面徐宁会给予他们补助费,同时大量的电站都建立在比较穷困的农村,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得到这笔钱可以给自己的孩子上学,也可以修缮一下自己几十年没有换过的屋子,或者拿着这笔钱去做做小生意,这都是可以的。

徐宁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有更进一步的可能,这无疑就让百姓对于电站的排斥就降低了,另一方面,社会层面的观感自然也需要重视,首先就是工人,徐宁在担任工部尚书之后,便立刻开始调查如今工人们的生活状况,而结果无疑是十分不理想的。

虽然徐清在当今社会为工人们作出了很多的努力,比如说为工人们提供了最低工资,同时还有养老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来保障工人们的待遇,但不得不说工人们的待遇与他们所创造的财富相比,还是完全不成正比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