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渝城重生记> 第三章 石人现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石人现世(1 / 2)

渝城重生记 李彦霖 更新时间 2021-12-27

 关于石人出世的故事,最早可追溯到重庆,据说那里连绵的青山万里长,玉带琼川绕过,两江交汇的水域边有一形如巨龟的灵石,传说是当年大禹王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的妻子涂山氏族涂朴之女因盼夫归,长年立于江边呼唤丈夫归来,经风化雨透年月累促之下而石化成人们代代相传的“呼归石”。

呼归石后是涂山,经由一天门进入便是树木繁盛、水法秀丽、气势磅礴的真武山,山林间留有许多古时的宫、观。后山还留有一座古老的大禹王祠。随着黄河连日的决堤、山洪频发,江面上洪水来势汹涌,已经逐日漫过呼归石,冲过无数良田村庄直逼山麓。

周围的民众纷纷卷物移步山上,在焦虑中无奈地祈求着滔天洪水的退去。忽一日,山石塌动,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奔向真武山避难,山里的李道长带领众弟子熬粥煮汤救济着不断涌来的受灾民众。

当晚玉盘皎洁,发散出层层光波,在月色的掩映下,有人发现大禹王像前香火异象,于是众说纷纭,肯请道长为大家解悟。李道长捋捋胡子,若有所思道:“香号法语指点迷津,信众亦心有所向,不妨随同贫道去探知一二吧!”

此时,对面山间有一束微光向外发散而出,众人选出十二条汉子手持火把,带上铁器跟随道长向光束方向寻去。一路披荆斩棘来到山腰,恰巧火把燃尽,队伍一下子陷入静寂,大家仿佛感觉到数千年前拯救百姓于巨浪中的大禹王就站立在不远处的前方,借助月色,“大禹王”似乎眯着一只眼,双手做成筒状,余眸射向波涛翻滚的万里江潮。月色徘徊,大概也在留念着此情此景,这时一轮红日也急匆匆地在山丫探出了头,待大家晃过神再细瞧时,眼前的大禹王早已化作一块青石向人们暗示着什么。

随着洪水的消退,留下了大量劫后余生、身心俱疲的人们。从此有关于石人出世的传言由西南之隅经大江大河的流转更是不绝于耳。

元至正十一年,大元皇帝正式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担任总治河防使,相关文书,也经由蒙古文直接硬译成汉文向汉地民众公布了。随后就强行征用了汴梁、大名等地十五万劳工及庐州等地戍军两万人,从四月初开始动工。由于劳工需求量巨大,连妇孺也一并充入。

农户的土地被强行征收,还要被迫拿出修河所需的物资,再加上中书右丞玉枢虎儿吐华、知枢密院事黑斯等官吏的敲骨吸髓、率兵弹压,劳工们已经濒临死亡的边缘了。他们加入韩山童组织的明教,以寻求心灵的慰籍,并暗中宣传:“弥勒佛降生,明王已经出世,天下就要大乱,只有明王才能拯救劳苦大众于水火”的教义。大家都期待着预言中的大乱,盼望着从此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开河动工不久,民工营就传出:“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很快就传遍了民工营。

工程继续推动着,当施工进行到黄陵冈附近的时候,突然听见一个身着粗布烂衫,人称万三奴的敦实小伙子大喊道:“大家快来看呀,这下面挖到东西啦!”语气中像是挖到什么不寻常之物,周围的民工都好奇地围了过来,三奴将土里的东西掏出来,大家打开包裹着物件的木匣一瞧,原来是一尊石头雕像,众人不由得吃了一惊,原来这尊石头人脸上只有一只眼睛,指尖联结,正通过结印虚空处向外望去,构思极为绝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