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中华文化的根,通俗地讲就是思考“中国人是怎样认识事物的?”我们知道,事物其实只有一个事物,而认识事物的方法可以是同一个方法,但只要选择了不的角度去观察那同一个事物,如同瞎子摸象会得到关于同一事物的不同认知。于是乎,便有了描述事物和追求上知的不同的理论,这些理论共同为社会生活与交往提供伦理,如果能够保留下来而得以传承,就成为文化之本、共同成为文化之本。所以,说孔孟之道是传统文化之本,是错误的认知。而说是根更加错误。那么文化的根是什么呢?就是认识论、认识论的方法论。在我们叫东方智慧!东方万事都从它出来,不是根是什么呢?认识论、认识论的方法论是智慧的“机器”,而植物的根不就是植物的“机器”吗?
道德伦理中就内涵认识论、方法论,所以道德伦理不可以随便模仿外来,否则会腐蚀根,文化思维就乱掉了。国家和政府应该对此保持高度的警觉。对于能够越级认知的人,你在评价他的言行的时候也应该公平地登高一步而采上一级的认知,对待孔子的言行就应该如此。书本是有认知的级别的,论语的认知级别在“事物”到“仁”,因而它的读者群体很是宽广,容易得到普及。易中天的品三国的认知级别在“事物”到“礼”之间,符合当时平均认识水平。人类之所以不断地进步,是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能够主动追求上知而越级认知,而另一部分人会被“无味”、“没有意思”引导自然产生认知的升级欲望,比如曾经历史剧、古装戏、武打片红遍中华大地,但后来就下降了,一方面是因为新鲜的题材很快拍完了,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的认知品位由记叙文的“事物”级别已经上升到“礼”级了,这时讲“礼”的韩剧很快传遍大江南北了,但经过一段时又降温了,什么缘故?是韩剧的质量下降了吗?不是,主要是人们的认知的品位又提升了,达到“义”级了,如果你的作品没有足够的思想性、哲理性、能够回味,就别想回头客了。
所谓“见义”就是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吧?大家都肯定知道,在古代是会拿活人陪葬的,还一定有人问过孔子相关的问题,孔子说“你这样有什么意义呢?”、并鼓励觉得没有意义就赶紧放弃而做一个勇敢的人。而这句话给陪葬的人听到等同鼓励造反啊!孔子把“祭鬼”与“见义”联系在一起,是十分先进的,即便在现在也是如此,你看有个别人,有了一点钱就大修祖坟,还把自己的坟墓早早修好。有意义吗?
从小听人批判说,第二章是孔子主张复辟到周朝的证据,现在看来这是什么认识水平呢?不是很清楚吗?三个朝代比,因为周朝的文化最为发达,所以要他选择的话他会选择周朝生活。当然的罗,叫你在已知的年代里选择,你选择清朝啊?那说明你是复古的,但不能说明孔子是的,孔子选择的是他的“现代”。批判的人发生了时空错位。但有研究周朝历史很深的人说他是主张文王之治,而文王是周朝原始的旧的治理之法,这就证明他是复古的,甚至是复辟的,你这是哪里对哪里啊?!石这是不好骂你,否则我将狠狠地骂你一顿。因为你不是一般的人啊。
中国人民的认识水平的平均值已经达到“义”级,这是石个人的判断,是石在这里分析的本质原因。
请一网络语言来反对:用“周文王废除奴隶制了吗?”百度一下,出现一个结果:
孔子是复辟奴隶制的顽固派。这是石小时侯有那么几个天,几乎天天听到的论调,那是一个把孔子描多么黑多么坏多么过瘾的天时。从理论上,这句可能是对的,但问题要拿出象样的证据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