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歧路三部曲> 第四十八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八章(2 / 2)

歧路三部曲 混沌风暴 更新时间 2021-09-13

没错,在绝大多数朝代的后期,大太监利用已经朽烂却依然庞大的皇权为非作歹,残害忠良都已经成了样板戏,但这不能改变绝大多数太监仅仅是可悲阉奴的事实,而茂公公,则是其中的典范。

瑞王府当然比紫禁城小,却也是皇权的缩影,利用瑞王权势为自己谋利的大太监倒也不是没有,但这依然和茂公公没有什么联系。这老太监勤勤恳恳地给瑞王搓了四十年的脚,加上每天更脏更累的杂活n件(n大于等于四十),从头到尾也就是个惟命是从的奴仆而已,当然,汉中乱起,贺珍变节反噬,瑞王逃跑的时候,他也一样在里面。

作为万历皇帝宠爱的第五子,瑞王朱常浩基本上是含着银勺子,哦不,是金勺子出生,锦衣玉食中成长,一点苦都没受过,天天只要换着法子享乐就可以了。结果到了天下大乱,从汉中逃入四川的时候,这一路颠簸苦难可要了命了,最惨的那几天,连搓脚的木盆都没有,瑞王就踹茂公公撒气。

踹就踹吧,茂公公也不生气,反正几十年下来,他已经对瑞王府产生了强烈的依存感,除了效力于瑞王外,他根本就没想过别的出路。但这种依存感很快就化为乌有,因为逃亡队伍在米仓山遇到山洪,泥石流爆发,损失惨重,一片混乱中茂公公也和瑞王分离了。

茂公公在瑞王府呆了大半生,对其他地方怎么走十分无知,他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转,树皮草根都吃,好不容易绕出来了,却在鱼头村听说瑞王已死的消息。

茂公公痛哭流涕,想死的心都有,而这村里的人估计以前是受过大阉魏忠贤的苦,对太监极为敌视,村长带头说你想死可以,别死在村里脏了我们一块地。茂公公只好往村外跑,稀里糊涂摸到村北一个废弃很久的茅草屋里。老太监在茅草屋里半死不活地挨了很久,饿的实在受不了连虫子都吃,结果这么一来二去总归是没死成。几年下来,茂公公慢慢想明白瑞王应该没死,而是去了更南的地方,当初那纯粹是村民为了报复他而胡乱说的,可是这时候他身体也垮了,不要说南下找瑞王了,最后连挪动都快成了问题。

越是衰老虚弱,就越是食物不足,越是食物不足,就越是衰老虚弱,恶性循环的结果是茂公公在三天前倒在茅草屋里,默默地等死,结果死了一半的时候,三个年轻人来了……

西门戎摇了摇头,这段故事没有曾哥之复仇的壮烈,纠结程度却有过而无不及。说起来瑞王这厮做事确实不够地道,而茂公公明显有受虐狂倾向,但是但是……唉,怎么说好呢?

石燕很认真地烤着兔子肉,然后切碎一部分给茂公公吃,王永春则文绉绉地讲述汉中发生的事情,听的老太监持续性老泪纵横。

“茂公公,”沉默了许久的胖侠终于发话了,“我们其实是去投奔石柱城的秦老太的,当然如果能找到瑞王,对以后反攻流寇也是好事,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去么?”

老太监摆了摆手。

“为什么?”西门戎有些惊讶,按照他的理解,这种忠仆应该很愿意去找自己的主人的。

“老奴将不久于人世,没可能活着见到瑞王了,何必又给几位少侠当拖累……离开南郑瑞王府以后,这是老奴第一次吃到这么好的饱饭,老奴已经知足了……几位少侠都是忠良,将来都会是国之栋梁,要是想快一点南下的话,老奴倒是有一个建议……”

“什么?”在米仓山的峰峦叠障中兜了将近一个月才出来的三个年轻人,听闻此言都觉得心头一亮。

“老奴在村里还没被轰出来的时候听到过,这村边的大溪连到南江,南江汇入巴河,巴河……”

“巴河汇入渠江,渠江汇入嘉陵江,嘉陵江注入扬子江,”王永春拿着了一子的地图念道,“如此可知……”

西门戎吼叫道:“只要有一个小船,哪怕是一个小筏子,就可以快速南下了,奶奶个熊的,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

“可是……”石燕还是有点不清楚,“这边好多种树啊,我们用哪种树来做筏子呢?”

“老奴知道,”茂公公指了指西边,“那边大溪旁有一片竹林……”

“奶奶个熊的!”西门戎抄起大柴刀,高声宣布道,“现在我们狂吃,然后猛睡,等明天早上,我们一起砍竹子去!”

竹筏的制作方法,王永春和石燕不太清楚,西门戎能参照的只有《鬼吹灯》里胡八一一行人在云南蛇爬子河造筏的那段描述。说来也巧,他们也是三人,性别比例和鬼吹灯中的粽子见愁倒斗三人组完全相同。不过细细想来,石燕和shirley杨体型、身手相当,西门戎自认为比王凯旋智商高一些,至于王永春……说他是胡八一,似乎太文了些吧……

竹筏制造过程比想象中的复杂,因为手头没有铁钉,所以连接上费了不小的脑筋,最后好容易用竹钉+枘凿的模式取得了成功,而且倒斗三人组潜入献王墓前后不过两三天,所以竹筏不求耐用,而他们这一路下去谁知道要用几天,半路筏子散架就麻烦了,而这地方又不容易搞到桐油,所以只好在筏子的体积和坚实程度上下功夫,到最后筏子沉重到再加东西就没法搬到大溪里去了的程度,方才罢休。

造筏子的过程用了足有两天,期间他们数次劝说老太监一起走,但都被茂公公委婉地拒绝了,最后他们给老太监整修了一下房子,重做了门,石燕给老太监留下几个捕兽夹,教会他使用,基本保证能有足够的食物安享晚年了,三人才收拾好东西,于七月二十五日上筏启程。

“一个字:爽!”西门戎迎着溪流上的微风,赞叹道,“以前都是我们靠十一路慢慢走,累死了,而现在直接漂,多省力!”

“哎呀妈呀,胖哥,啥子叫作十一路呢?”

“在阿拉伯数字中,十一就是两根棍子竖起来的样子,所以凭借两条腿走路就叫做十一路了。”

“胖哥,你说的真有意思。哎呀妈呀,你看那边就是鱼头村了吧!”

果然,一座座屋舍,沿着大溪排开,可以看到劳作的村民,撒网的渔夫,好一副四川水乡的诗情画意……

“各位父老乡亲,我们是著名的行侠仗义三人组,今日路过此地,本胖侠为诸位高歌一曲——”

西门戎唱了不到三句,突然发现石燕和王永春都拿着竹杆子做的橹,开始加快船速,不解其意。

“西门贤弟,汝看那些村民对吾等怒目而视,吾等还是疾行为妙。”

“哎呀妈呀,我老实说啊,胖哥你嗓门这么大,唱的又不好听,乡亲们听的长气,一个个都想打你,我们还是快跑吧!”

“唉,”胖侠仰天长叹,“我唱的是艺术,可他们不懂艺术啊——”言毕,他也抄起橹,加入了加快船速的行列。(<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