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南宋之工业革命> 2.60 救父 II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60 救父 II(1 / 2)

南宋之工业革命 逃飞客 更新时间 2021-08-31

 回到皇家实验室,李不伟与范东来匆匆交谈片刻,便做了最终决定。过了一会儿,机关弩厂也来了一些人,当然还有那位造弩专家吴易了。

李不伟点了点头,心中已开始盘算起一件事来。过了片刻,李不伟道:“范大人,实验室设计的那种滑轮弩,不知道是否有样品做了出来?”范东来道:“这种弩的设计图纸在两天前才完成绘制,应该不会在这几日完成制作的。”李不伟笑道:“我倒忘了,三四天前才开始设计,显然是不会今天完成了,此时应该是刚刚开始滑轮的加工吧?”也不待范东来回答,又转向吴易道:“吴先生,这种弩的精准度如何?”吴易道:“倘若是以一架射出,对于两百米外的目标而言,基本上可以做到十射五六中。若是以多架发射,显然其精度要大打折扣了。尽管有矢槽与滑道控制方向,但发射时带来的震动,又将大大影响其准确性。”李不伟道:“倘若现在要制作一架八百米外的精准,吴先生有无把握?”吴易听得吓了一跳,沉吟片刻,小心翼翼地道:“回大人,根据我们的侧试结果来看,对于射程六百米的机关弩,弩矢从射出到落地,大约需要五秒。也就是说,弩矢在射中目标前,会在空中停留五秒的时间。倘若在弩矢的行进期间遇到侧风,便会偏离目标少许。”李不伟道:“倘若没有遇到侧风,但是在空中飞行五秒之多,是否会被敌人躲了过去?”吴易道:“这倒不会。如今的弩矢做得不大,在远处几乎无法看到。等飞到一百米时,已是无法躲避。但是话说回来,又有谁能想到会有弩矢从六七百米外射出呢?”李不伟笑道:“如此就好。等到滑轮制作出来之后,先装到木质长臂弩上试试,然后等到钢板轧制后,再改为钢弩。即使不能实现七八百米的精准射击,五六百米也算不错。”吴易连声称是,心中却暗自叫苦。要知道,七八百米的精准射击,对于来说基本不太可能。倒是三四百米的距离却有可行性。当然李不伟暂时来不及考虑这些,他只管下发任务,然后等着回报便是了,至于行还是不行,到时再说。

第二日一早,李不伟急匆匆地赶到实验室,范东来早已等候多时了。

李不伟远远地叫道:“范大人,情况如何了?”范东来笑道:“校长,已有了结果。”说话间,李不伟已走了近来。范东来又道:“实验室在几个月前也曾试着做过此种单向离合装置,但是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不是配合过盈或过隙,便是材质达不到要求而使得滚轴破损。昨日拿到此机构之后,下官先是研究了一下,然后又与实验室众学者探讨了一番,最终决定再试着制作一次。虽然在几月之前尚不具备加工条件,但由于锻造机即将投入使用,车床与磨床的精度又大为提高,用于加工的材质也大有改善,因此再试一次也可以说得过去。”李不伟道:“这是自然。滚轴对于精度的要求极高,显然不是一下子可以造得出来的。不过凡事都有个开始,现在球墨铸铁的性能已大为改善,又有了更为精密的机床,范大人除了制作这种飞轮之外,不妨再次试着做几个滚动轴承,然后在一些简单的机器上试一下。”范东来笑道:“校长请放心,我们已有了计划。有一件东西正好用于滚动轴承的试用。”李不伟听得一愣,忽又喜道:“范大人说的莫非是……”范东来点头道:“正是,只是如此一来,校长要的那件东西,恐怕又要等些日子了。”

其实,李不伟十分清楚滚动轴承的加工难度。不仅是材质,还有精度、表面光洁度、硬度、运转精度、公差、润滑、各向受力分析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以现在的技术,要制造出后世那种电动机的滚动轴承,根本是不可能的。不过,自行车由于其负重不大,如果在路况良好的情况下,滚动轴承或许可以一试。当然李不伟也知道,即使为自行车安装滚动轴承,显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眼下没有合适的加工设备,要制造滚针或滚轴极为麻烦,更别说还要涉及到整个自行车轴的重新设计了。而范东来刚才所说的那种试用滚动轴承的设备,自然也不是自行车了,而是李不伟的一件玩具。

二人又计划了一番,却发现以目前的条件来看,制作一套滚动轴承,其生产周期大约为滑动轴承的十多倍,而其使用寿命,却只有滑动轴承的五分之一左右,这还是在负重极小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不过既然有了这个想法,李不伟也顾不上许多了,毕竟滚动轴承的用途太大了。倘若一个不小心,真的研制出了这种轴承,岂不又是一大收获?李不伟自然知道,技术研究是不能报有侥幸心理的,但这一次,他终于还是忍不住了。

到了下午时分,所有的事情都已敲定,又与轴承厂众人做了沟通之后,李不伟这才想起昨日那位吴双姑娘,忙叫上徐超等人,回家换了便装,直奔福云客栈而去。

吴双显然已是等得焦急。李不伟刚一进屋,吴双又要拜倒,李不伟忙一伸手相扶,吴双忽然想起昨日被这位李大人扶自己起来的情景,稍一犹豫,也不再拜下,静静地站在一旁,等着李不伟发问。李不伟笑道:“吴姑娘现在可以详细说一下了吧,到底是怎么回事?”吴双道:“大人,几个月之前,我爹到江南做生意,无意中救了一人的性命,却为官府误会,还被关了起来。民女得知此事后心急若焚,只好瞒了家中独自前往临安。如今既然有幸遇见大人,还请大人救救我爹。”李不伟奇道:“竟有这事?你爹救了一人却被关了起来,此话怎讲?”忽又想起一事,道:“有一年轻人叫做吴召文,不知姑娘是否认识?”吴双点头道:“吴召文正是民女的堂兄。”李不伟闻言恍然,却又有些不解,心想:吴双听我说出吴召文的名字,也并显得如何惊讶,看来她早已料到我知晓此事了。不过,这吴召文叔侄被关起来已有些日子了,也不知道临安府有没有问出来什么结果。只是这吴双姑娘又为何忽然来到临安,还拿了一套木制棘轮轴承,难道她是以此为由来见我么?

吴双看得李不伟皱眉沉思不语,心中忐忑不安,只盼他能点一下头,然后告诉自己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过了一会儿,李不伟笑道:“吴姑娘不必担心,倘若你爹真的是被冤枉,自然会被释放的。对了,你昨日拿的那木制轴承,应该是你爹所设计的了?”吴双脸上一红,点头道:“大人猜的没错。我爹经常会自己设计一些机关之类的东西。有一次他回来之后,就把自己在屋内关了整整一天,到了晚上,便画出了图纸,又找到木匠依图制作。”

李不伟听得微微点头,心想这吴双姑娘的爹倒真不简单,可以算是机械方面的高手了,如此的构思,他竟然能在一天之内想出,而且还能用到类似滚动轴承的原理,着实不容易。吴双又道:“我爹还说,这东西制作起来有些难度,因此只能先用木头做一个样品,等到时机成熟之后,才能真正有所用途。”李不伟笑道:“那是自然。这种机构原本就不是那么容易制造的。”心中却暗算寻思:吴姑娘的爹倒还算明白,知道以目前的加工工艺,是决然无法造出滚动轴承的,显然他也是对此有过一些研究,倘若见到此人,倒真是要看看他到底有什么真才实学了。又笑道:“吴姑娘请放心,我明日便去打听一下。”吴双忙又施了一礼道:“多谢李大人。如果家父能够获救,小女子定当不忘李大人的大恩。”李不伟摇头道:“吴姑娘客气了。倘若真的是关错了人,自然是要放的。即使姑娘不来相见,过些日子自然也会有结果的。”

离开福云客栈之后,李不伟心事重重,也不上车,索性沿着街道步行起来。徐超一旁问道:“大人,可是怀疑这位姑娘有些问题?”李不伟道:“倒不是怀疑她有什么问题,而是我有问题要问你。徐超,这吴姑娘的家在颖州,她的父亲被临安府关了起来,为何她不先在颖州当地申冤,却要大老远跑到临安?她又为何独自一人过来,还专程找到自行车厂,又如何能知道我的名字?”徐超道:“颖州以前属于大宋,距金国边境不远。十多年前,颖州被金国占领,但是城中百姓却几乎全部是宋人。几年前蒙古兵攻打金国时,颖州也曾惹上了战事。到了今日,颖州的官府已由金国任命,因此那吴姑娘也无法在颖州本地申冤了。至于她知道大人的名字,估计多半是打听来的。虽然临安城中寻常百姓并不认识大人,但知道大人名号的却是不少。”李不伟惊道:“如此说来,这吴姑娘的父亲是金国人了?”徐超摇头道:“也不是如此。因为多年战乱,宋金两国疆界也变过多次。不过边境一带,却多为原先的大宋百姓了。”李不伟点头道:“如此说来,吴姑娘是大宋的人了?”话音刚落,又笑道:“估计你是不知道了,其实我也一样糊涂。”

……

临安府捕头风无行指着一间牢房道:“李大人,这便是吴召文的叔父了”李不伟顺着风无行的手势看去,果然在牢中关了一人,此人正背对着牢门而卧,但看其年纪,大约四十岁左右。李不伟点了点头,正待向风无行再询问一些细节,却见牢中那人听到动静,也坐起身转头看了过来。

李不伟看到那人的面目,顿时大吃一惊。去年在徽州之时,李不伟曾见过此人,又与其探讨过自行车的结构设计,正是那名丝绸商人吴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