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则天代慈禧> 第六十九节 高山流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九节 高山流水(2 / 2)

则天代慈禧 乌鹊东南飞 更新时间 2021-08-19

象是接着郭嵩焘此时心中所想,就听丁韪良说道,“罗伯特,我当初也难以理解,为什么李大人竟然会此行事,后来我去查大清国历史,才现类似的事情很多。人们似乎随时都准备背信弃义比如戏台之上,两个人打斗,赢了的人,一定斩草除根,把输了地人杀掉;输了地人,一有机会,也会从背后企图偷袭,以便反败为胜。胜者为王,人们只崇拜胜利,不遵守道德…”

郭嵩连连摇头道,李鸿章一个人也就罢了,牵扯到大清朝的道德水平问题,就不能不大力反驳了,“我朝人物,一向守信,即使是微末之人,如女子,也懂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如此”

“请等等,郭大人。‘高山流水’地故事我听过了,但‘常存抱’却没有听说过,能不能请你先讲讲这件事情?”丁韪良打断他,请求道。

郭嵩焘呷了口,讲道,“鲁国曲阜有个年轻人,名叫尾生,与孔子是同乡,并且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尾生很守信用,邻居们也都喜欢他。尾生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地姑娘,两人一见钟情,私订了终身。但是姑娘地父母嫌弃尾生家境贫寒,反对这门亲事。

“为了和意中人在一起,姑决定背着父母私奔,随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

两人约好在外地一座木桥边相会。傍晚时分,尾生来到桥上等候。谁料到,六月的天,孩儿地脸,说变就变,突然间下起了沱大雨。不久,滚滚江水就淹没了桥面,没过了尾生的膝盖。

“因为和姑娘约定好了,‘城外桥面,见不散’,尾生抱着桥柱,寸步不离,终于被活活淹死。而那位姑娘呢,因为要私奔的事情被父母现了,被关在家中,不得脱身。后来到了晚上,抓住机会逃出家门,来到城外桥边,此时洪水已渐渐退去。姑娘看到紧抱桥柱而死的尾生,号啕大哭后,抱着尾生地尸体纵身投入滚滚江中,这就叫生死相许啊”

两位洋人都听得满脸重,半晌,教头连连摇头,叹道,“可惜呀,可惜!为什么不找个地势高点的地方呢?或者到姑娘家里,去改定一个约会时间?”

若是去改定了约会时间,又怎么会有“常存抱柱信”的诗句呢?总之,让洋人明白,本朝守约之人大有人在就是。郭嵩还没来得及回答,又听赫德穴话道,“咳,我总和枯燥的报表打交道,另一个‘高山流水’,也从没听过。威廉,你既然听说过,能否代郭大人讲来听听?”

赫德太喜欢浪漫,却喜欢旅游,听到是“高山流水”,以为必然牵涉到什么名山大川,因此大有兴趣,急忙来问。

海关总署的总税务司,每天忙着替朝廷收税,没有听说过这么浪漫的故事,也情有可原。教头点头道,“一个非常出色地琴师,遇到一个樵夫,能听懂琴师弹奏的所有内容,琴师认为他是‘懂得自己地人’。后来樵夫病死了,琴师在他墓前弹奏了一曲后,就把琴摔得粉碎,从此不再弹琴了。”

“太可惜了,难道一位出色的琴师,竟然只有一名听众”这回轮到赫德摇头叹气了,“我就很喜欢听大清国地丝竹之声”

这简直就是离题万里。如何才能令洋人明白这种两相契合,“非卿不娶,非君不嫁”、非子期不知音的境界?郭嵩焘道,“总之,你们可以从中看到,大国地人们,很守信用。”

“不然,不然,”教头拿起茶壶替三人都续满茶,他正好有个疑问,一直没有问别人,因为他已经渐渐现了,在大清朝,和别人不同的意见,不能够轻易地表。本来正在交谈,不合时宜的话说出来,对方就忽然打着哈哈撤退、或者转换话题了,只留下自己纳闷。

现在对着郭嵩焘,就不妨好好讲讲了,因此说道,“我也有个例子。有一出戏很出名,叫《刘备借荆州》,刘备从吴国借到了荆州,却没有归还过,这难道不是不讲信用吗?但刘备在《三国演义》中,是很受欢迎的人物,他还是皇帝的叔叔;而这个计谋,是诸葛亮想出来的,诸葛亮也是大清百姓喜欢的人物。”

“那时兵荒马乱,刘备这只是了自保…”,郭嵩焘不得不替刘皇叔辩解道。

“不,那个时候,刘备刚娶了孙权的妹妹,根本就没有性命之忧,怎么能说是为自保呢?也许诸葛亮是在帮助他谋求立国,但应该如此卑鄙”

想不到“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么人人称赞的谋略手段,到了洋人的嘴里,竟变成了“卑鄙”!一时之间,郭嵩焘想不出应该如何反驳,只能顺势反问道,“难道贵国和各国之中,就没有过类似的事情吗?”<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