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则天代慈禧> 第六十九节 高山流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九节 高山流水(1 / 2)

则天代慈禧 乌鹊东南飞 更新时间 2021-08-19

 后三四点之间,东书房侍讲郭嵩焘到了总税务司赫德家中,这是一栋两层新洋房,被前院和三面花园环绕着,好一个独立的所在。89文学网深秋季节,花园中的花儿大多枯萎凋谢,草坪也变作枯黄一片,较之春夏的青葱,别有一番景致。

这位赫德是英国人,十九岁就到香港学习翻译,后来到宁波的英国使馆做事。据说在香港,他遇到一位老师,建议他养成随时随地多观察的习惯。赫德到了大清国之后,果真是到了酒馆,就观察顾客和店小二;到了衙门,就注意观察官员和衙役;即使走在街头,也细细打量大清朝的各式行因此几年之后,不仅讲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其行为举止,更是无不妥当。

太平天国时,在海关工作的赫德提议大清朝廷,从海关的税收收入中拨款购买一支舰队,以对付太平军。朝廷准许之后,赫德就托当时正在英国休假的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经手此事。谁知李泰国在代表大清朝签定购买英国阿思本舰队的合同时,竟然自行聘请了舰队司令,并且规定“大清朝对于舰队之一切指令,只能经由总税务司李泰国一人出”,使得“大清朝费数百万之帑金,竟不得一毫之权柄”。加上阿思本提出舰队直接攻入天京,令围困天京已久的曾国藩、李鸿章、曾国等大为不满,争执的结果,是大清朝将舰队开到印度去转手贱卖掉。李泰国也因此被朝廷认为太过“狡诈骄狂”,被掉了总税务司一职。

总税务司地位置空了,应该派个什么人呢?恭亲王奕对赫德有着良好印象:“赫德虽系外国人,察其性情,尚属驯顺,语言亦多近礼”,因此二十九岁的赫德被任命为总税务司,从此一心经营大清海关,海关税收年年快增长。更难得的是,赫德尚能认识到自己大清朝雇员的身份,常常主动对朝廷递折汇报海关事务,并提供海关地各种具体算表、资料等;回国完婚时,还劝说清政府第一次派员到英国考察。

郭嵩焘在曾国藩营中效力,任苏松粮道和两淮盐运使时,就与赫德相识,此后多年相交,更加彼此熟悉。此时随着赫德到了洋房二楼,却见起居室靠窗小几上,摆着的一盆菊花黄澄澄地怒放着,不禁赞叹一声道,“好花!赫德大人,这菊花放在你这家中,相得益彰,叫人想起东晋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赫德击掌赞道,“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把它记下来”一面果真就随手取过张纸,用鹅毛笔“刷刷”地写了起来,正写着,门铃又响了起来,赫德道,“是威廉来了!郭大人,请慢坐,我去给他开门。。”

这里郭嵩焘一人,起身在窗瞧瞧,后窗又望望,只觉得立在屋中,也能感觉微风拂面,好不惬意,正在心中赞叹不暇,赫德已经引着丁韪良上楼来了,郭嵩焘微笑着拱手招呼道,“阅卷之后多日不见,丁大人,近来可好?”

“谢谢,我很好。问你好吗?”丁韪良答道。待郭嵩照例答过“好”之外,就忍不住问道,“郭大人,我刚刚去过茶馆,听有人议论朝廷正准备抚捻,不知朝廷准备如何行事?”

这也巧了,郭嵩焘想不到自己想的话题,对方正好提起,竟然还到过茶听人议论。眼前两位洋人,一位谨慎周密,工于算术,另一位却喜欢海阔天空,谈天说地,说明洋人之间,性情也是迥然不同。

仆人端上来茶水点心,退了下去。听说在午后的这个时间,喝茶水吃点心,正是如今英国国内兴起的一股时髦风,并且是从维多利亚女王地宫廷之中流传开来的。郭嵩自己能置身潮流之中,颇感兴奋,此时答道,“一点不错,丁大人,朝廷欲与捻匪议和。我受李鸿章之托,也正想来问问赫德大人,洋枪队在捻匪之中,还有没有线人?”

“这个。”赫德颇为吃惊。答道。“郭大人。上次平军在苏州投降。是他们内部有人主动来找戈登。并不是洋枪队特意向太平军派出过线人。”

想来自己问得冒失了。太平军和捻匪都是朝廷反叛。身为外军地洋枪队。岂能明目张胆地军打交道?不过长毛之前想投降。为什么拐着弯去找洋枪队。这也值得问问。说不定对此次招降有所启。

因此决定先迂回一番。“郭某此问。并意。

只是李鸿章如今想和捻军和谈。苦于官兵和捻军对阵多年。从无交情。所以到处在问。希望能和捻军搭上线。李鸿章还说。想顺便问问。两位对此次朝廷抚捻之议。是怎样地看法?”

“朝廷抚捻。能节约大笔兵饷;中原一带从此安定;大清国地百姓。乃万国之中最良善驯顺之人民。也就无须饱受兵灾之苦。颠沛流离。自然是件大事。我完全赞成。”赫德答道。“但是前次苏州杀降。我虽然事后帮助说服了戈登。也觉得对投降之人举起屠刀。既违反万国公约。也未免太过残忍。希望李大人此次招抚。能够‘后事不忘…’。哦不。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真正拿出诚意。”

“杀降”虽然是件不光彩地事情。郭嵩焘还是要替同年好友李鸿章辩护几句。因此点头道。“苏州杀降。地确有些残忍。不过李大人也是为了朝廷”

话音刚落,就见两位

摇得象拨浪鼓,赫德道,“李大人带兵打仗,就已廷效力了,要消灭长毛,尽管在战场上两军对阵,何必还要违反道德,去残杀已经放下武器地人?”

这就难以说清了,李鸿章杀降想必是为了免除后患。只需道命令,就能取对方项上人头,从而使得自己功劳更大、也使自己更安全、至绝对安全的事情,谁不愿意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