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北望苍茫> 九十四章. 我吃螃蟹你掀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九十四章. 我吃螃蟹你掀壳(1 / 2)

北望苍茫 无忧小轩主人 更新时间 2021-07-03

 九十四章.我吃螃蟹你掀壳

同时,远在万里之外的上海,正在发生着一件也是有关于电报线的事件。()今年是同治四年,一家专门作海运的英国公司利富洋行终于成了吃螃蟹的第一人。

为了解竞争对手情况,打算在上海吴淞口设立几个观察点,随时报告各国海轮进出情况。这就非得用电报不可,否则等你观察完再驰马回报,人家早就进港卸货了。可满清政府是绝计不允许这种申请的,连当时的英国总领事巴夏礼出面申请,也被坚决拒绝。

利富公司驻上海的头头雷诺觉得反正中国人软弱好欺,不妨搏上一搏。一万白银,进了一批电报材料,找来两个德国机师,外加雇来的二十几个中国民夫。开工之前他既不向官府申请,也不请示英国领事,而是自己甩开膀子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沿着川沙厅——浦东小岬到黄浦江口金塘灯塔间偷偷摸摸建起了一条专用电报线路,长达21公里,光是电线杆就立了227根。

那时候洋人嚣张,寻常百姓见了都绕着走;而官府的人呢?他们一见这些工人有持无恐地当道挖坑载杆扯线,以为必有后台,也不敢上前询问,谁能想到是洋鬼子偷偷上马的项目。结果民不究,官不查,上海乃至全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就这样生生被胆大包天的雷诺给建起来了。

就在雷诺架线的同时,一位在南京“遇缺即补”的道员已经领了苏松太道的职衔,悄然赴沪了。

这一位太道,不是凡人,却是个晚清官场上出了名的辣手刺头、洋务派的山岳之镇丁日昌。称得上是晚清官僚里少有的能员,以至于连慈溪太后都不得不感叹:“尔在江苏,官场虽恨你,然百姓却感激尔,我也知道。”

丁日昌接到利富洋行私设电报的报告,没有轻举妄动,这事儿虽然小,牵涉却大。于是一边派心腹搜集利富洋行的情报,一边让人给沿线当地农民制造舆论,说这电报线路吸人魂魄,破人风水,同时暗示他们官府绝不追究。恰好当地有一个人暴死,当地农民本来就气势汹汹,对这些电线杆看不顺眼,加上官府刻意煽动,那还有什么可怕的?

五月二十八日,群情激昂的农民在策动之下,一夜之间就把227根铜线电杆拔的干干净净。连木杆带电线就地瓜分,各自扛回家去,效率之高,令人咋舌。民心可用,愚民之心好用呀,但凡这些农民有一点知识,也不会那么容易当了丁日昌的“枪”,不过对雷诺的电报线也就没什么好招了。

丁日昌冷笑,在我的地盘,跟我玩阴的?你不是强龙,我可是地头蛇!

雷诺听说了电报线路被毁,大吃一惊,急忙找英国领事麦华佗,谁知他嘴还没张,麦华佗就拿出一封文书来,丁日昌先一步把利富洋行给告了,告它未经核准,擅行兴造营建,要理事衙门介入审理。这可是恶人先告状,不过谁是恶人呢?估计要算恶人先告了恶人的状。

就在前一年,上海刚刚设立了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由中外互派官员共同审理华洋之间案件,名义上是由上海道的官员担任主审,外国人担任陪审,实际情况恰好颠倒过来:只要是设计到华洋争议的,都是外国人把持着大权。所以丁日昌特意致函负责理事衙门业务的麦华佗,要求开审此案。

雷诺拿着文书咬着牙,可是哑巴吃黄连。如果作无罪抗辩,必须得申明自己没建过这条线路,只不就等于说拆毁的设施不存在吗?如果不辩诉,那就是承认自己非法建线,这种官司就算打到女王面前也是输定了。这时候,估计这哥们想再打一场*片战争的心思都有,不过大英帝国还不会为了这200多根电线杆就动用军舰吧。打掉牙齿和血吞,雷诺只能自认倒霉,饮恨回国。

他本来进了一批新的电报线路材料,打算扩大规模,这回也全打了水漂,扔在库房无人问津。砸在了洋行手里,成了鸡肋,东西是好东西,也挺值钱,就是没人买。这些东西只好存在上海码头的货栈里,空使蒙尘。

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就此结束了它短暂的一生——甚至还没满月,就夭亡了。不过,从此也让那些洋行商人们收敛了许多骄横之气,知道在中国到底还是不能太乱来的。

丁日昌在上海胜了洋人一阵,从此也对电报产生了兴趣。他本来就对于西方新式发明颇为敏感,电报的种种好处也看在心里。

那南洋联邦的总代办何咏文的话叫他思忖再三:商者逐利是天性,今天赶走了一个雷诺,明天可能还有另外几十个雷诺。电报是时代大势所趋,不能一味消极避让,唯有未雨绸缪,早作打算,才能给后人留出一片可争的余地。

不过洋人终究靠不住,这南洋人呢?看他们去年巧取李阿舰队,又搀和征倭的做法,似乎对付洋人很是有一套。再说这么多国的洋人,许了这个,那个又不答应,最后肯有可能那个都限制不了。如果用南洋联邦挡一下呢?……

丁日昌决定以退为进,照会各国领事和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会,只要手续完备,可以有原则地允许埠内设线,但绝不允许把专线与国际电报海线相连接。你想设置专线,好商量,在海里随便你怎么扑腾,但就是不准你把线接上岸来。先把列强圈住,再找个合适的下家吧。

这个旱线约定后来在1870年,正式形成了法规。这是中国电报史上极关键的一个原则,后来多少纷争,都是由它而起,影响极为深远。

这件事消停了之后,华芳商行就把利富洋行的那些压货低价买了下来。调头到了沙巴,直接架上了,沙巴出资,从文莱到沙巴的电线随后完成。

此时,兰芳境内电报线路已经大规模铺设,从东万律到坤甸、山口洋、喃吧瓦、戴燕的电线已告完成,接着就接到了整个兰国城市,接着就到了文莱。由布鲁克王国出资的从山口洋到古晋;由文莱出资,从古晋到文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