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北望苍茫> 九十三章. 电电报电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九十三章. 电电报电缆(1 / 2)

北望苍茫 无忧小轩主人 更新时间 2021-07-03

 九十三章.电电报电缆

看见门口的几个人影,“工业局的又来了。()”陈雨霖皱着眉头,看着刚进门口有点紧张赔着笑脸的陈近儒:“又什么事呀?”

“先告诉您一个好消息。”

“哼。”陈雨霖心里一喜,表面上无动于衷。

“设计局的发电机……成功了。”

“真的?好快呀!”陈雨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见到财长乐了,陈近儒连忙凑近点,“这东西原来是个意大利人叫帕斯努悌的发明的,六十年前他就提出了这种叫发电机电枢的设想。这么说吧,就是在铁环上绕线圈代替在铁芯棒上绕制的线圈,这样能提高发电机的效率。但西洋人也有不识货的时候,没人买它的账。今年,他又在一本杂志上发表了这一见解,仍没有动静。”

“是呀?这洋人怎么走了眼了?”陈雨霖有点奇怪,这西洋人不是就喜欢新鲜吗?

“叶局长叫设计局组织专门机构研究,一批来自各国的学者根据帕其努悌的设计方案和西门子的电磁铁式发电机原理,终于研制成了,性能非常好。过些日子要正式向总厅汇报。”陈雨霖知道这发电机的设想在兰芳工业局可很受重视,已经组了个大班子研究。

到了1866年,比利时学者古拉姆就不仅是看到了帕其努悌发表的文章,也泯灭了他对于发电机的兴趣。后来德国的西门子公司研究发电机的工程师阿特涅。也就无缘发明不同的线圈绕线方式,性能更良好的发电机在东万律成为换代产品。

东万律发电机的电枢是将铁丝绕成环状,在环与环之间夹上纸进行绝缘,然后将环捆在一起作为铁芯,在其上面绕上导线线圈,再由线圈的不同部位引出一些导线,接向带整流子。而阿特涅发电机的电枢,是用许多薄圆铁板以纸绝缘后重叠起来,制成铁芯,然后在上面绕上导线线圈。经过这种改进后,发电机无论是外观或是性能,都比原来有了很大起色。

后来取名为东万律机电厂所生产的发电机的性能好,所以销路很广,厂子发了大财。陈雨霖纳闷:“你们这个项目不是很赚钱吗?怎么还要……?”

陈近儒就把东万律机电公司由于这项发明而益发驰名,于是就设想,以公司为核心,大力研制各种发电机,和发电机的大型化。这样,转动发电机的动力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力作动力更使他们感兴趣。

这是因为用水力转动大型发电机较方便,而且不消耗燃料,成本低。因此,公司又投入水力发电的研究工作。发电机的研制成功,迅速形成了一个以汽轮机、水轮机等为原动力,以交流发电机为核心,以变压器等电器的输配电系统为动脉的变压输电网。电,可以为电报、电话、电灯提供能源,亦可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以带动其它机械做功。

水力发电必须将发电机安装在水流湍急的地方,也就是水流落差大的地方。这样,就必须在山中河川的上游发电,然后再输送到远方的城市。请求研究设计水电站,试制大型发电机的的经费,就是陈近儒来的目的。

现在财长最怕见到工业局和设计局的人和报告,他们一来,除了要钱没别的事。水力发电又来了,这电报局的投入已经看不到边了,电线杆架了一根又一根,电线成百上千米的往上搭,离见着钱还不知要多少天。这不!刘玉振又带走了50万,这事儿连江四水都瞒着呢,他要知道把炮台后续的钱拨出去了50万,还不打上门来。

不过,陈雨霖就是脸难看,眼睛尖。但只要他看不出毛病的项目,要多少钱有多少钱,他这个兰芳财神爷,可就是南洋中兴、工业起跑的中坚。

说道电报,叶根生和陈雨霖都是又爱又恨,快,真是快,坤甸港口刚出的事儿,转眼东万律就知道了,这要在以往,鞋都跑飞了,也还看不见东万律的城门栅栏呢;可钱也一分都能不含糊,电报机电线电线杆,做实验的时候不觉得,一出坤甸,那钱就呼呼地涨上去了。

1843年美丽国国会通过提案,由政府资助3万美元架设一条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试验性电报线路,长度为**公里。第二年线路建成并成功地投入使用。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拍发了有名的电文“这是上帝创造的”,从而胜利完成了这条线路的重大试验。由于莫尔斯电报机的成功,美丽国政府用10万美元买下了这项发明。从此莫尔斯电报机和电讯号码便被各国普遍采用。

随后,电报的发展速度几乎让人应接不暇。1845年伦敦与高士堡之间的电报开始对公众开放;1847年纽约与波士顿之间,纽约与布法罗、多伦多之间,纽约与蒙特利尔之间,费城与彼得斯堡之间的有线电报线路都已建成;1851年莫尔斯电报系统开始应用到铁路线上;1855年,美丽国人休兹发明印刷电报机,使通报速度提高到每分钟250—300个字;1858年英国的惠斯通发明了自动发报机,第二年又将莫尔斯符号的穿孔纸带用于发报机,使发报速度提高到每分钟500个字;法国电报服务公司的职员博德发明五单位电码,成功地实现了多路电传打字电报系统,可在一条线路上同时拍发5种电文;1852年起法莫尔开始了在一条线路上利用继电器从相反两个方向同时通讯的试验;到1858年美丽国人斯蒂安斯的二路通讯试验成功;斯达克自1855年又开始进行同时同向的四路通讯研究;直到1874年由爱迪生完成这项发明。至此,多路通讯技术亦取得可喜的成功。

短程电报成功之后,很快便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手段。随着垄断资本的发展,为了沟通海洋两岸、大洋两岸的信息,敷设海底电缆遂形成了一般热潮。1850年,海底电缆穿越英吉利海峡。1852年,伦敦与巴黎间的有线电讯开通。随后英吉利与爱尔兰、德国间的海底有线电报线路也开辟成功。1854—1855年,敷设了贯穿地中侮和黑海的海底电缆,就是通过这条电缆,英、法和土耳其三国之间进行联系,指挥其军队围攻俄国的塞瓦斯托波尔城。

1854年,一项真正的壮举——跨越大西洋的超长距离海底电报电缆的敷设工作开始进行。美丽国造纸业巨头菲尔德出面筹办敷设大西洋底电缆的浩大工程,耗资达300万美元。1857年,动用4条船进行敷设,1858年敷设成功,但半个月之后,由于当时使用电压过高,致使电缆绝缘破坏而告失败。1865年继续敷设,亦无结果。

虽然菲尔德从未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但是他却有着卓越的见误用和胆略去把一项十九世纪的科学成就引人注目地加以技术应用。这项技术应和即使在现在,也只有靠政府的资助才能完成,而个人是不敢问津的。为了实现敷设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这一既定目标,十三年来,菲尔德花掉了经营纸张生意所赚来的全部资财,忍受了一个又一个灾难性的打击。在这项工程中,菲尔德提供资金和设备,莫里和开尔文则分别在海洋学和电学方面进行技术指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