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第四百六十一章 历史上的王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六十一章 历史上的王朗(2 / 2)

记住网址m.luoqiuxw.

献帝接到奏章后,颇感赞赏,并升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王朗也被任命为会稽太守,据记载任上干得不错。

后来孙策攻下会稽,王朗被擒,但是不愿为孙策效命,坚持自己乃是大汉之臣,孙策见王朗儒雅,也没有怎么难为他,只是王朗不忍连累其属下功曹虞翻一同受罪,让虞翻回家侍奉母亲尽孝。

孙策最后让张昭劝王朗为其效命,王朗只是不从,孙策只得将王朗流放了事,王朗在这个艰难时期,虽然处境穷困,仍然收容体恤亲友旧属,分给他们的多,从他们那里得到的少,甚有义名。

《三国志、魏书》中记载其“虽流移穷困,朝不谋夕,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著。”,也是一个真的汉子了。

后来曹操护持汉室,迎奉汉献帝,以汉丞相的名义征辟王朗,王朗才欣然从命,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观王朗生平,其显然并不是曹魏的死忠分子,也不是曹魏嫡系出身,反而是汉臣一系,虽然后来曹魏建立,其备受重用,但也只算是因缘际会了。

所以诸葛老大他们选中王朗此人为切入点,也确实是费煞心思的了,最难得的是王朗除了身居高位外,其还是经学大家,所作的《周易传》是曹魏那边学习《易》经的重要典籍。

王朗博学多闻,校注儒家经典,所作甚多,有文集三十卷,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书籍,后世还将王朗注解里的思想称为“王学“,是东晋时期的显学,一度压倒郑玄的“郑学”。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