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回到唐朝当炼师> 84,兵者诡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4,兵者诡道(2 / 2)

李玄制定的火器发展计划,是一个五年计划。第一步,他把重点放在震天雷和火炮两种武器上。

李玄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要想发展火枪,主要的技术瓶颈是钢管,只有冶炼技术达到一定水平,才有可能发展管状火枪。

但震天雷这种东西,就像后世的手榴弹,永远是最实用的近战利器。李玄的目标是要使配备震天雷的掷弹兵成为唐军中与弓弩手配合的基本兵种,这其实也是鲜于仲通的目标吧。

李玄坚定地认为,只要震天雷使用得好,配合唐军固有的战术,其威力可能不亚于火枪。

李玄设计的新式的震天雷其实就是木柄手榴弹。铁皮包着的弹仓里,装满紧密结实的黑火药,里面混有碎铁片。关键是引爆装置,这是一个难题。

拉环引火是做不到的,只有采用人工点火的方式。但引线用什么来做?是用棉线还是用纸线,经过一次次的实验,黄庸终于找到了最佳的办法。用纸浆混合了少许的硫硝粉末,搓成捻子,阴干。只要掌握了燃烧的时间,就能知道从点火到爆炸的大致时间。

除了反复实验,没有其它办法。最终做成的“震天雷”,其引线正好装在了木柄之内。

李玄对此结果极为满意,很快便把这种震天雷悄悄定为大量生产的第一种军火。

第二样火器自然是火炮。古代的火炮其实并不复杂,李玄在博物馆和大沽口炮台,都曾经仔细研究过。那时的火炮没有瞄准装置,都是前膛装填的,只要解决了炮管的铸造,基本上便解决了问题。

用青铜还是用铸铁呢?李玄考虑再三,决定还是用铸铁。冶炼大师铁良自然要参与其中。

见了李玄画的草图,铁良皱眉想了半天,才开口道:“这玩艺用铁就太难了,还是用青铜比较好做。”

没办法,铁良考虑的是铸铁需要更高的温度,而铜锡铅三种合金的青铜,则不需要太高的炉温。李玄只好从善如流,将生铁炮改成青铜炮。

这青铜炮从制范到浇注,整整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第一次试验时,李玄真的是提心吊胆,生怕一个不小心炸了膛。结果,轰的一声,硝烟四起,这樽小小的青铜炮居然真的发射了一枚铅弹,虽然射程只有一百来米,但效果已经十分惊人了。

接下来是改进尺寸,口径自然也要越来越大,炮管也要适当加长,后座部分也要加厚。由于青霞门的师兄早就习惯了李玄提出的实验记录方法,所有的尺寸都仔细记录下来。每次的改进,也都有了详细的记录。

李玄最后定型的是一种可以用马车拉载的小型青铜炮。但是,他要在炮弹上面做文章。

实心铅弹是最基本的,还有一种是开花弹,里面装填的除了黑火药之外,还有铁砂和碎铁片,发射以后要在半空中炸开。另外又提出一种链弹,用两个铁球以铁链连接。这后两种炮弹的实验,都要在一年内完成。

一切都按着时间表在进行。李玄手中的这盘棋,在他的精心布置下,已经快要到收官的阶段了。

过了正月十五上元节之后,鲜于瑾瑜和严尊早就回到了青城山下的指南道院工地。在他们眼里,李玄突然变得十分神秘。经常好几天不见人影。虽然如此,两人还是全力以赴地协助林瓒,完成道院的后期工程。

日子在忙忙碌碌中飞快地过去,转眼已经到了二月底,道院的所有建筑,都已经快到收尾阶段了。路过青城县的人们,谁都会站在对岸,对着那拔地而起的道院建筑指指点点。

一份份关于指南道院招收医学生、道学生员,百工技艺学徒的传单也不胫而走。甚至传到了剑南道以外的地方。陆续地有人来到青城打探消息,青城县内的客栈在二月下旬就人满为患了。

三月三,青城山下神仙大会,一个令人期待的日子就要到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