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回到唐朝当炼师> 59,执掌天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9,执掌天文(2 / 2)

“唉,道家穷究天文,实是从我蜀中先贤落下闳开始的啊!当年太史公写下‘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正是受落下闳的影响。汉初《四分历》已经错漏不堪,落下闳见司马迁,进浑天之说,天下人始知天圆地方,乃是错的!这才有浑革盖命,浑天说战胜了盖天说,才有了汉代的太初改历!”

梁令瓒说起道家与历法改革的历史,李玄听得自然是大感兴趣。原来中国古人并不都是认为“天圆地方”的!那只是儒家的说法吧,道家主张的是浑天说!那么浑天说究竟又是如何的呢?听他说到司马迁,汉代的太史令,居然便是掌管天文的,李玄感到自己的知识有些不够用了。

“是啊,蜀中方士落下闳,实际上是太史公改历的幕后人啊!此乃我蜀人千百年来足以自傲之举,天下方士,出我蜀中者,何其多也!来,再干一杯!”

鲜于志简为了劝解那梁令瓒,不停地举杯相请,那梁公自也来者不拒,一幅不醉不休的样子。鲜于叔侄也是听得兴味盎然,频频举杯示意,陪着喝酒。李玄在边上急道,别光顾着喝酒,继续讲故事啊!

梁公几杯下肚,自然也就放开了,继续讲史。

“太初改历之后,浑天说大行,直到东汉张衡张平子,浑天之说终于大成!张平子作《灵宪》,乃以鸡子以喻天地,浑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何其简明也!张平子真乃大才,他创制浑天仪,自此言天之人,始用浑仪之法,以测天像。《周髀》立竿测影之术,则渐行淘汰矣!”

“原来这浑天仪是东汉张衡首创,可是后来怎地又失传了呢?”

“战火离乱,兰台秘器,俱不知所终!诚可叹也!”梁令瓒唏嘘道。

李玄在一边也是感叹不已,战争动乱,对中国的科技发展,破坏性实在是太大了啊!好多古人创造的好东西,便在战火之中失传了。那个张衡,好像还造过有名的《侯风地动仪》呢,他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还见到过复原的模型。

“我道门中人,还有陶弘景也曾造浑天仪,置于茅山,以观天象。后来有道士何承天,造《元嘉历》,至于前隋,道士张宾主持改历,造《开皇历》,自此,道门弟子执掌天文,以成定局。”

鲜于志简频频点头,道:“道家之学,实乃深不可测啊!”

“至我大唐开国,首任太史令即为张宾弟子庚质之子,道士庾俭,他虽未改历,但术数之学,独步一时。其后则为道士傅奕,尤晓天文历数,尝注老子道德经,声动朝野。其时也,兰台太史,俱为道门弟子。傅奕荐白马道士傅仁均为第三任太史令,此人精通历法,改前隋之《开皇历》而为《戊寅元历》,此乃我大唐第一部历法!”

梁令瓒说得兴起,自己喝了一大口酒,继续说道:“傅仁均之后,却是道士薛颐入主兰台,成为第四任太史令,因见彗星当空,力谏太宗皇帝不可封禅泰山,却反得太宗赏赐,太宗为其造紫府台,以观星象。薛颐之后,却出了一位大才,这便是李淳风!淳风之父乃一代高道,号为黄冠子,淳风幼得父教,尤明天文历算阴阳风角之学。当时《戊寅元历》推算日蚀不确,淳风乃改其错谬,复依刘焯《皇极历》,修成《麟德历》,一直沿用至开元年间。你道这李淳风因何能改历,他却是依据张衡《灵宪》之法,重新造成了‘浑天黄道仪’,以此仪器实测天象,焉能不准?历者,有推算之法,有实测之法,张衡、淳风,均尚实测,非有仪器,不能精测天象,此亦在下之志也!”

李玄这才明白,梁令瓒是个天文学里的实测派,主张以天文仪器测量天象,根据天象以定历法。而这种实测之学,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科学态度啊。

“后来女主当道,以道士尚献甫为‘浑仪监’,浑仪之法,得以保存。直至在下入值兰台,当年李淳风所造浑天黄道仪,早已年久锈蚀,不堪再用矣!”

李玄听他这么一说,才恍然明白,原来这大唐的天文,一直是道家在执掌的!这也难怪,要讲天道,儒家自然不是道家的对手。儒者乃是人治之学,而道家才是天人之学啊。

可是李隆基怎么弄了个僧一行来执掌天文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