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大乘天> 人物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人物表(1 / 2)

大乘天 龙华一叶 更新时间 2020-08-26

 王玄策(男一号):40岁,大唐外交官,于贞观十七年至麟德二年间(643~665)四度出使天竺。贞观十七年三月,王玄策以副使身份首度出使天竺,三年后回国。贞观二十一年,王玄策为正使,与副使蒋师仁等再度出使天竺,未至,天竺戒日王死,摩揭陀国逆臣阿罗那顺自立为王,发兵袭击唐使,并掠诸国礼物。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出逃后,借吐蕃一千二百精骑及泥婆罗国七千骑兵,在殑伽平原与阿罗那顺的象军展开决战,最终俘获阿罗那顺,平定天竺战祸,于贞观二十二年五月押解阿罗那顺等天竺囚犯回到长安,献俘阙下。

蒋师仁(男二号):25岁,大唐武士,江夏王李道宗麾下猛将。贞观二十一年,蒋师仁任副使节,随王玄策出使天竺,其间协助王玄策平定天竺之乱。

罗伽室利(女一号):55岁。刹帝利种姓,天竺摩揭陀国国王戒日王的姐姐,已出家为比丘尼。在阿罗那顺篡位其间,罗伽室利救王玄策、蒋师仁于狱中,并策动天竺其他国王反对阿罗那顺。

迦丽达(女二号):18岁,首陀罗种姓,罗伽室利收养的孤儿,后成为罗伽室利的侍者。

玄奘:男,41岁。公元632年(唐贞观六年),玄奘到达中天竺摩揭陀国那烂陀寺留学,其间因学术论战胜出而名震天竺。天竺盟主戒日王与东天竺童子王等闻其名,竞相礼谒,为争事师供养,二王不惜兵戎相见,后经玄奘以佛法调解,二王尽释前嫌,于公元641年(唐贞观十五年)在曲女城为玄奘作大法会,召五天竺十八国国王及婆罗门各派论师等数千人列席,此即佛教史上著名之曲女城辩论大会。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玄奘回到长安,于弘福寺翻译佛经及撰《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戒日王:男,53岁。刹帝利种姓,梵名“尸罗阿迭多”,唐译“戒日王”,印度史上著名的戒日王朝建立者,其在位其间建设了一支分有象、马、步三个兵种的庞大军队,通过多年的征战,建立了以曲女城为中心的摩揭陀帝国,被尊为天竺盟主。戒日王也是印度史上著名的剧作家及诗人,有《龙喜记》、《钟情记》、《璎珞记》等剧本传世。

鸠摩罗王:男,约50岁。东天竺迦摩缕波国国王,又称童子王或日胄王,是个崇尚武力的刹帝利战士,曾向戒日王发出挑战,后经玄奘劝解而向善。贞观十九年,鸠摩罗王向大唐使节请求传译《道德经》和老子像,《道德经》因此而传入天竺。

阿罗那顺:男,约40岁,天竺刹帝利战士,原摩揭陀国戒日王的象军首领,戒日王死后篡位为王,号“帝那伏帝”。

那逻迩娑婆寐:男,自称二百岁。婆罗门外道师、那伏教教主,戒日王驾崩后,怂恿阿罗那顺夺取王位,那逻迩娑婆寐则窃摩揭陀国师之位。

提摩沙耶:男,约20岁。外形俊朗,内心险恶,行事毒辣的婆罗门修士。原为逻迩娑婆寐的首座弟子,后来成为阿罗那顺麾下的一员猛将。

杜鲁婆跋咤:男:20多岁,戒日王之婿,南天竺伐腊毗国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