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大乘天> 第二十章:辩经立论 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章:辩经立论 二(2 / 2)

大乘天 龙华一叶 更新时间 2020-08-26

在佛入灭一百年后开始的几百年间,佛教分裂成二十部小乘教派。其中属于大众部分出之部派有: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多闻部、说假部、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属于上座部分出之部派有:说一切有部(音译为“萨婆多部”)、雪山部、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化地部、法藏部、饮光部、经量部、说转部等。至玄奘赴印时,二十部派中有些转向大乘,有些已消失。剩下的仅上座部、大众部、说一切有部和正量部四部派。

正量部是犊子部下四部之中最胜的一派。正量部的教义,是将如来一代教法分为过去、现在、未来、无为、不可说等五藏。此部以本体论的中心,即是“非即非离蕴我”的不可说藏,破斥凡夫的“即蕴我”及外道的“离蕴我”,而以非即非离蕴我作为诸法的本体。因此,这一不可说藏,又相似于大乘阿赖耶识的思想,但此部仍执有一个诸法本体的“我”,是有我论者。

正量部般若毱多论师在《破大乘论》中,针对大乘中观内部,佛护论师的“必过性空派”和清辩论师的“自意立宗派”之间,关于论破异执的性空学上的矛盾;唯识学系陈那菩萨关于唯识中“识带相”之说以及中观学派与唯识学派之间的争论等提出破义,指出大乘教法中诸多自相矛盾之处,直斥大乘佛法非佛所说。

玄奘详细披阅了《破大乘论》,发现了几处自己也解释不通的疑点,于是问摩离多罗有没有听过《破大乘论》。摩离多罗道:“写《破佛论》四十义时曾精研五遍。”玄奘即以疑点向他请教,但摩离多罗却说:“大师!小人现在是您的奴仆,已没有资格在主人面前谈经论道了。”

玄奘道:“但说无妨,在学问面前那有尊卑之分?更何况玄奘是为学法而来的。”

摩离多罗道:“若然如此,小人只好听从主人吩咐,但主从奴问道会有损主人声誉,小人就晚上来为您解释吧。”于是,当天晚上,摩离多罗为玄奘述说了一遍《破大乘论》。

至此,玄奘已了解了《破大乘论》的要旨,全面掌握了其中的错缪之处。玄奘为了报答摩离多罗,就对他说道:“仁者因辩论失败而屈身为奴,这已经十分委屈你了,现在你自由了,喜欢去哪里就到哪里去吧。”摩离多罗于是欢喜地拜辞玄奘,回东印度的迦摩缕波国而去。

玄奘大师以小乘《俱舍论》、《成实论》;马呜菩萨的《大乘起信论》;龙树菩萨的《中观论》;无著、世亲菩萨的《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论》、《唯识三十颂》,和自己刚著成的《会宗论》等经论为依据,对《破大乘论》七百颂的原文,逐一分析,加以批驳。把“识带相”的“带”字解释为变带和挟带二义,将大乘中观与唯识思想融会贯通,以无垢之智写成了《会宗论》一千六百颂。

《论》成之后,呈给戒贤法王,法王赞叹道:“斯论穷天下之勍寇也,何敌当之!”《会宗论》经那烂陀寺诸大德确认后宣示大众,大家看了都额手称庆。那烂陀寺空前团结,原来各执一词的小乘各部派之争、大乘空、有之争,大、小乘之争,都被圆融大小乘佛法的《会宗论》一千六百颂一一化解。

玄奘大师的《会宗论》,解开了大乘教派面对《破大乘论》十二年来无辞以对的尴尬局面,证明了所谓的大、小乘佛教本为一乘,其声闻、缘觉、中观、瑜伽等,都统一在一乘佛法之中。

《会宗论》得到大众的肯定之后,玄奘的心情比以前轻松多了。一心要学的《瑜伽师地论》已经学成;整顿印度佛教的心愿已做出了一些成绩;而最重要的是,在那烂陀寺藏经阁所求取的经典都抄写整理完毕,再加上游历五印所搜集到的经典、圣物等,真可谓满栽而归了。

玄奘归志已决,向戒贤法王请求东归,得到法王的赞许。于是庄严经像,准备辞别戒贤法王和万众僧友,启程东归。

在玄奘正准备返回大唐的时候,那烂陀寺的僧众都前来挽留大师继续留在印度,但都被玄奘一一婉拒。玄奘平静地对他们说:“维摩诘菩萨曾说:‘太阳为什么要去瞻部洲?’然后就有人回答道‘是为了消除冥暗。’我想要回到东土大唐也是如此啊!”

众僧虽然一再挽留,但是玄奘大师始终执意回国,于是众僧只好求见戒贤法王,报告玄奘大师要回国一事,希望通过法王留住玄奘。

百多岁的戒贤法王也泛起泪光,他对大家说:“老衲也舍不得玄奘离去,但玄奘大师不远万里前来佛国,完全是为了东土众生而来求取三藏真经的。大师归国之后,还要从事译经传法的工作,让东土有缘众生同得见闻佛法,藉以回报佛恩。因此,我们都应该随喜欢送才是啊。”说完就吩咐寺众,将抄写好的经典和佛像圣物等整理打包,准备送玄奘回国。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