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玄幻魔法>唐土两万里> 大唐如何由盛而衰(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唐如何由盛而衰(三)(1 / 2)

唐土两万里 送外卖的坤琳 更新时间 2019-12-03

 一、募兵制的优点

募兵制对大唐有好处吗?

毫无疑问,好处是大大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解决了大唐的兵源问题,因为募兵是职业兵,直接是拿饷当兵。一些学习不好,成天想发财,又爱打架的年轻人,去当兵就成了一条最好的出路。

老百姓苦啊!谁愿意一天到晚就守着那点土地刨食吃呢?土地的产出几乎是定额,一亩地需要多少劳力,能产多少斤粮食,都是可以算出来的。你就是累死,又能多打几斤粮食?

当兵就不同了,当兵每个月有固定工资,打仗了还会有缴获,缴获多了自然就有军功,顺便还可以自己留点,这叫‘外水’,也叫横财,而且还是法律允许拿的横财。

那些心里不安分的人,不管是男是女,都想出去闯一闯。就算男人不想去,有野心的媳妇也不干啊,天天在你耳朵边嘀咕:“你看人家王麻子,出去当兵三年,遣散费朝廷给了几十万,城里的楼房都买了,就你是个窝囊废。”

好吧!男人最怕和隔壁老王比了,只能硬着头皮去当兵。

在募兵制施行的时候,当兵就相当于去广东打工,相当于下海经商,相当于出国挣外汇。

倍儿有面!

而且在大唐,朝廷特别地体恤民情,规定凡是戍边的将士,还可以带着家眷一起去开荒。这一下好了,当兵走了,再也不用担心隔壁老王了,反正媳妇自己栓在裤腰带上在,看得紧着呢。

从福利上来说,大唐朝廷更是把身后事都替你好了,如果你在战场负伤了,残疾了,朝廷养你到死;如果你战死了,朝廷养你全家十年。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动心了?

大唐募到的兵,统称‘长征健儿’,光听这个专有名词,就知道这在当时是一种潮流,是一种时尚。估计凡是当上长征健儿的,相亲的时候不缺漂亮妹子。

可是募兵制是需要朝廷拿钱出来养兵的,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募兵的标准很高,一般人想当还当不上。不过,你们别理解错了,这可不是靠关系去当兵的那种,而是需要实打实的硬条件才行。

大唐募兵标准:首先身高是一个硬性要求,大唐将领眼中的好兵,身高要在一米七以上,入伍门槛也要一米六五。

再比如说“第一批募兵”的张小敬,靠的全是硬实力。按规定:“须着全副三甲、顶盔,操十二石之弩,挎箭五十枚,荷戈,带剑,裹三日之粮,半日内奔跑一百里”方可入伍。

这是什么标准?这是在招零零发啊……用这个标准去看马拉松,估计跑马拉松那个菲迪皮茨,根本就不合格。

当然,史料上的东西不可全信,但是也不是说史料一定会偏差太多,我想既然有人这样写出来了,说明当时的要求真的很搞。

无数人引以为傲的‘怛罗斯之战’,如果**没有这么高的士兵素质,**怎么可能用两万多人去打阿拉伯三十万大军?

是拿嘴吹的吗?当然不是。拿嘴吹,那是阿三喜欢干的事。

这完全就是质与量的对决。虽然最后输了,但是输得很体面,输得让对手感到害怕。

《长安十二时辰》里提到,太子拿灵武做实验,施行新的制度,和右相对着干。这其实不符合历史,因为募兵制的推行,李林甫才是主导者,府兵向募兵转型,也是在他的手上完成的。

不过,灵武的确是太子李亨的实验田,也是他的根据地。这在后面的篇章里再去讲。

二、募兵制的缺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