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盛世中华> 四百五十六章教学改革,科举改制,亿万赤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四百五十六章教学改革,科举改制,亿万赤字(2 / 2)

盛世中华 汉风雄烈 更新时间 2019-10-28

而县政fǔ内,县令也有副手在,这又是一麻烦,其下还有各乡镇主官、警察局、财政局、文教局、农畜局、税务局、工商局、水利局、交通局、卫生局等等,头头脑脑好一大班子,一个小年轻从娘胎里就开始学勾心斗角,怕也不会顺顺利利的拿下

而且精力全放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上了,谁还有工夫去给百姓做实事,解忧难??

别看梁纲自己很年轻,可他却对府县的年青官吏很不放心。后世红朝,三四十岁县级,四五十岁市级,五六十岁省部级,六十岁以上国级别看宪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毕竟嘴上**办事不牢,这样的老话能够出现,就代表着一定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意义。

而县级这样的基层单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会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没有丰富的执政经历和阅历,真就不太可能办的下来。

中华帝国日后的官场就会跟梁纲前世的红朝一样,科举过后就要在基层低级上爬,一点点往上混。

可能军伍出身的人,因为一场战争的原因,年纪轻轻就已然跃居高位。但是在政治上,如和珅一样二三十岁就独领一朝风骚的人物和现象是不可能再出现了。

4502年就是中华帝国为日后宏伟蓝图奠基的开始一年,四方平定后梁纲终于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国内的发展建设上了。当然了,这也并不是说军队就可以至此刀枪入库,放马南山了。虽然有大批的军人纷纷退伍归乡,但是中华军的规模却并没有因此消减分毫,老兵退伍的同时更有大批新兵入伍,而且骑兵部队和海军依旧在时刻不停地增建中。

在民间各学校学院纷纷设立的时候,中华军也没有直接归于平淡。他们只是把大阅兵后的激昂变成了一种平实

海陆炮步骑后勤诸科,二十所士官院校和十所军官院校就是在这一年时间中相继建成的。连同一南一北两座讲武堂,4502年的梁纲给中华帝**队的未来打下了最最扎实的基础。

同时附属军官士官院校建立的还有警察学校,虽然警察所需的刑侦和法制两方面要素,军校无能给予,人员都是从各地各方面抽调的老手填充。但是以附属来形容此时各地建立的警察学校,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其内的军事化训练和管理的教官全部都来自于军队。两边的关系日后自会慢慢脱离,但现在却实在是打断骨头连着筋。

梁纲4502年的教学改革和科举改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也犯了一个无法弥补的错误。他忘了兴建师范了。

了解到各地师资力量匮乏的时候,他脑子里第一个冒出的念头总是——这在中国是正常的,要怨就怨儒家传统,怨满清那群混蛋。却从没有继续往下再想一步。

直到年中时候梁纲才醒悟过来,自己欲要兴中华新式教育,就必须先兴中华新式师范

师者,人之模范也。只有新式的老师才可以培养出足够优秀的新式学生。自己光一门心思的建学校,却把最重要的根本给丢了。

于是自每省一所学院之后,梁纲又下令文教部,在全国各地筹建高等师范学院以及中等师范学校。

虽然是在尽全力的弥补失误,但是因为仅有的一些人才都已经散入各个综合学院之中,各地的师范发展都是缓慢的很

与梁纲欲破开儒学枷锁,重铸中华尚武精神一样,中国的教学改革同样是冰山才露微微一角,任重而道远

4502年十二月,内阁财政总结。全年财政支出共三亿三千二百三十九万银元,商税收入一亿两千五百七十六万银元,海关税收两千四百五十四万银元,农税四千七百九十万银元。国家专项经营,得利四千二百万银元。全年财政赤字一亿四千零三十六万银元。合白银七千万两为更改十进制之后的重量,两块金元银元合金银一两。

再有一点就是,前文阅兵时的大炮重量未动,依旧是十六进制时定下的重量。忘了该了,在此抱歉

七千万两白银,一亿四千万块银元,这等的财政赤字,是个可以生生压垮一个强盛国度的巨大数额。若非有丰厚异常的老底在支撑,梁纲早就忙的焦头烂额了,更别提有闲心搞什么新年国庆大阅兵了。

前期的红巾军,后期的中华帝国,梁纲真应该好好的感谢和珅。非是他贡献出的金山银海,就梁纲早年积攒下的那点家底早就耗光用尽了。他也不会像现在这般的逍遥自在了

和珅,对满清王朝的‘害’,对中华帝国的‘益’——

梁纲本人来说,他真应该重重褒奖和珅。这是一个真正的‘无名英雄’,党的好同志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