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盛世中华> 四百五十六章教学改革,科举改制,亿万赤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四百五十六章教学改革,科举改制,亿万赤字(1 / 2)

盛世中华 汉风雄烈 更新时间 2019-10-28

 四百五十六章教学改革,科举改制,亿万赤字——

四百五十六章教学改革,科举改制,亿万赤字

大阅兵就似开国战争最后的一抹光辉,在**激昂到顶点的时候,开国之战的帷幕就缓缓落下了。

4502年之后,中华帝国国内再无战争。国家开始了全面的基础建设和更大胆一部的政治革新。

梁纲首先在教育上动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新式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彻底把旧有的那一套传统教学体系踢下了神坛。

虽然为符合国情和更为百姓所接受,他把小学变成了学堂,中学变成了学校,大学变成了学院,最最顶级的太学改名为中华学府。更男女分校,但本质是不变的。

之乎者也那一套彻底被抛开,学堂课程除国学外,还有数学,以及史学、地理;学校更要增添一门格物,以及基础法学。公立高等学院,就如后世的大学一样,开始分设学科,如史学、法学、格物学、医学、国学、数学、农学、政公学等等。

每省只设立一所学院,如此教师资源也是紧张得很。反正没有个一两代人的努力,国内的教资空白是无法彻底弥补的。

而除了正规的院校之外,其余的如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法学院等等,以及文教部新令在杭州、南京、北京、西安、成都五地开办的书画学院,也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师源紧张局面。

事实上国内书画学院的师源是最不紧张的,书法、国画,以及乐器三方面,哪一方面国内都是人才济济。不仅不缺,相反,还绰绰有余。只是新式的教学系统还远不能为传统士子所接受,所以,应聘为师者并无几个。

而且各院校普遍还都出现了生源寥寥无几的场面,尤其是书画学院为最。中国历朝历代书画大家层出不穷,但是他们在成为书画家之前首先拥有的身份是——读书人。

读书之余,习书作画,这才是正途。而不是习书作画之余才读书

但不管民间的议论再大,梁纲以开国帝王之威,一律压倒,不闻不顾。

4502年五月,在继全国教学改革完毕之后,梁纲再度颁布了《招贤令》,召集天下英才入朝。前后三月时间,各省共录取五品以下官吏一千七百三十一人。上报朝廷官监部载录之后,即便充任各地空缺。

九月,梁纲正式颁布《科举改制》。科举再也不是以八股文为本,也不同于唐宋时期的明经、进士诸科,武举、武进士更是被直接剔除,而是分开四科:司法科、政公科、文史科、术计科。

相对于中华新朝,日常运行各方面所需的司法、行政、财算、文书等四方面。

与旧日科举的秀才、举人、进士三等身份不相同,新式科举只是为选拔官员入仕途,而不再是代表某种具体的身份象征,分为上下两等。

上等科举考生资格,需为各省公立高等学院学府毕业生;下等科举考生资格,则只需学校毕业即可。

上下两等,笼统来讲就是对应官吏两方。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下等科举之人,能力出众者也不能坐上高官;而上等科举出身之人,一出来就可以做县长。这只是代表学历问题,代表的高低。用后世的行政体系做一比喻,下等科举入仕途的人就是一小小公务员,而上等科举入仕途者,就是一副科。

时代不同,管制不同,科举应对显然也不会相同。

之前历朝历代,中进士者,年纪轻轻即可主辖一县之地。他们能有什么行政经验?能有什么阅历作为?

其内固然有极其出色者,可绝大部分的人必是会被搞得手忙脚乱,一塌糊涂。而后就是焦头烂额,不得由头,最后无奈得抛给下属,于是给了手下小吏们偷油耍滑,吃拿卡要的机会

如此,随着儒学的逐渐僵硬化,师爷、幕僚这一职业才会在中国越发的兴盛起来。而这还是在传统时代那种严格的高下之分下搞出的鬼。若是换到中华朝的官制中,单是一县内就有县政fǔ、司法院、检察院、武装部四个并列单位。

县政fǔ虽然行驶行政权,可压过司法院、检察院、武装部半头。但是没有一点手腕,谁又能一定压制得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