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崇祯的大学士,根本不是由他任命呢?只能通过更换,寻找合适人才。”</p>
“但是即便换了五十个,崇祯年间仍旧没几个做出功绩的大学士。给人留下印象的,只有徐光启、温体仁、周延儒寥寥数人而已——”</p>
“廷推大学士这件事,真的很不靠谱!”</p>
只要动脑子想想,朱由检就能知道。那些文臣为了当上大学士,会是什么做法。这样推举出来的往往不是有能力的人才,而是面面俱到一团和气的人。这种人平时或许还能维持朝局,但是在内忧外患的时候,却根本无力改变局面。</p>
而且更麻烦的是,朝堂上的文官还会拉帮结派,通过利益交换,推举自己党派的人当大学士。更有甚者党同伐异,以便后续廷推的大学士仍是自己一派的人——</p>
难怪明末的政治风气会越来越差,发展成了党争。</p>
这还不止,朱由检又听侯保山道:</p>
“内阁大学士要廷推,尚书、侍郎、督抚也要廷推,太常卿以下部推,通参以下吏部会选。”</p>
“三品以上,九卿及佥都御史、祭酒,廷推上二人或三人。内阁大学士,吏、兵二部尚书,廷推上二人。由吏部文选司拟定名单。”</p>
“东林党顾宪成,就是因为在当文选司郎中时,因为廷推阁臣触怒神庙老爷,被削去官籍革职回乡。”</p>
“东林党杨涟弹劾魏公公时,其中一条罪名就是用了陪推,说魏公公颠倒铨政、掉弄机权。”</p>
小小地说了几句东林党的坏话,却是侯保山明白这次谈话的内容一定会被宫里人知道。说东林党几句坏话,可以免遭魏忠贤的人嫉恨。</p>
没有理会他的小心思,朱由检此时已经感到棘手:</p>
内阁大学士、尚书、侍郎、督抚等三品以上官员都要经过廷推,通参以下要由吏部会选。他这個皇帝若是直接发出任命,会被说成中旨被外面的文官抵制。</p>
可以说,他现在对外面的文官只有罢免的权力,而没有任命的权力。不说完全失控,也差不了多远。</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