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大唐李承明> 第二百三十三章 皇帝议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三章 皇帝议事(2 / 2)

大唐李承明 过油肉 更新时间 2019-10-08

说到这里,李世民向坐在前排的裴寂扫了一眼,裴寂看到李世民那锐利的目光,虽然心里怨恨,但也没有办法,只得低下头来。

这时,李世民的声调变得高亢起来:“废太子帮助父皇辅国,然不将心思用在正道,肆意放纵臣下,使政刑纰缪,官方弛缓。唉,这吏治之道,为何就不能清明简约呢?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武德之初,李密降唐。京城之官欺他是一名降人,又以为他家中有金山银山,大小官吏都变着法儿前去勒索,这分明是前隋遗风嘛!他们的所作所为与虞世基毫无二致!对了,如今天下民户不及前隋五分之一,然我看各级官吏却不比前隋少。”

虞世南听到李世民提自己的哥哥,不由地羞愧地低下头去。

虞世基虞世南兄弟会稽余姚人氏,出生官宦世家。两兄弟自小就负才名。隋炀帝当政期间,刚愎自用,不纳谏言。虞世基迎合隋炀帝的心意,逢迎拍马,因此获得一再提拔,官居内史侍郎,专典机密,即以中侍郎衔行宰相职务,同时他家庭生活豪奢,类于王侯。而虞世南则耻于炀帝之为政,仅为起居舍人这样的小官,生活极其清贫。可是,兄弟二人却是住在一起,十分爱。虽然为官的理念不同,却能够做到如此,弟固然贤,兄其实应该也不十分坏。宇文化及江都兵变,要杀虞世基,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得,显示了浓烈的亲情,同时,虞世基的儿子们也是慷慨赴死,不避刀兵,家庭豪奢若此,而父慈子孝,可见虞世基应该也不是个忘本的人。

“玄龄,你将这件事儿好好查一查,养着这么多的官吏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不说,还不知要多生多少事,该裁撤的就要坚决裁撤。”李世民接着又高声说道。

群臣吓的不敢多发一声,待他话音一停,满馆寂静。

这使李世民又觉察到自己的严厉,遂展颜一笑,说道:“瞧我,一激动就跑了题儿。我刚才说的两个原因,一是外部的,一是内部的,因之形成了今日纷乱的情形。这正是我们今日要议论的话题,如何治理当今的天下。嗯,萧公,你先说说。”

萧瑀缓缓说道:“治理国家之事不可操之过急,须缓缓为之。比如租庸调令和均田令订于武德七年并推向全国。现在看来,此两法在京畿收到了效果,而在京畿之外效果甚微,盖缘于时日太短。一项田亩制度尚且如此,要彻底改观天下之容,那是需要许多时日的。陛下让臣谈谈前隋之事,虽是过眼烟云,然恍在昨日。文帝将江山交给炀帝的时候,有户八百九十万七千,计口四千六百零一万;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永丰仓、太原仓及天下义仓充满,京都及诸州库,布帛各数千万;且四夷宾服,输贡者众。自秦汉以来,未见有如此富庶之朝代者。”

李世民插话道:“你提到秦汉,令我想起了这秦朝和隋朝,确实有相似之处。其祚运者短,又遇暴君。不同的是,秦始皇首先是削平六国的雄主,其次才是肇始秦亡的暴君。隋炀帝和他相比,就显得一无是处了。”

群臣听了李世民这个观点,很觉新鲜。当时人们一概骂倒秦始皇,甚至把他统一六国也说成是“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的一大罪状。李世民却认为秦始皇是个应运天人的创业圣君,把他和周武王伐纣平列。至于其后来暴政,则是其过,但不能掩其功。

这是李世民潜心读的感悟,褚遂良等人私下里深叹他不死读,有自己的独立思想。

萧瑀点点头:“陛下所言不错,秦隋祚运太短,和暴政休戚相关。臣曾经计算过,炀帝恃天下富饶,因而劳役不息。如建东都,开运河,修长城,进攻高丽,到各处巡幸等,十余年间,共征用人力……”说到这里,萧瑀记不准数字,一时语塞。

褚遂良接口道:“合计用人口约三千零一十二万人。”

此语一出,举座惊叹。

以前他们皆知隋炀帝滥用人力,但不知确切数字。隋最盛时人口为四千余万人,隋炀帝这样使用人力,基本将国中丁男用过三遍。

加其后诸强争斗,伤亡又多,人口当然要锐减了。

李世民道:“然大乱之后能否实现大治?萧公刚才言道有待时日,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呢?还有,若实现天下大治,要采用什么办法呢?”

房玄龄说道:“百姓经历了多年的战乱,人心思静。陛下实行抚民以静之国策,臣想不出三年,即可实现天下大治。至于如何治理,陛下如今偃武修文,以教化百姓,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萧瑀冷冷说道:“三年?房中以为这是一场战事吗?何期其速耶?须知治国与征战是两码事儿。你以前多随皇出征,未曾理政,这怪不了你。然你妄发空言,若因言误国,那就是大罪了。”

这句话让房玄龄面红耳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