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大唐李承明> 第二百三十三章 皇帝议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三章 皇帝议事(1 / 2)

大唐李承明 过油肉 更新时间 2019-10-08

 三品以文官在宫内用过早膳,就遵旨到了弘文馆。弘文馆设在弘文殿的左边,这里原来是李建成的藏之处。

李世民迁入东宫后,这里就改成了弘文馆,不过他的天策府被谢叔方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包括他以前收藏的籍,为此李世民咒骂了谢叔方好几天。

李世民设立弘文馆的动机,与他当初设天策府文学馆是一脉相承的。他命令虞世南、褚亮遂良、姚思廉、欧阳询、陆德明、蔡允恭、萧德言等以本官兼学士,在这里或典校理,或司撰著,或兼训生徒。

不过李世民现在作为一名新皇帝,设立弘文馆不是让他们专一在这里研讨学问,也不把他们当成学究对待,主要想让他们商榷政事,参与议定礼仪、律令和朝廷制度。

李世民闲暇时候,就会漫步来此,或将他们引入内殿,与他们谈古论今,识前王之所以成败。有时候谈得兴起,会一直谈到深夜方罢。

群臣入馆片刻,就听馆外一声大喝:“皇驾到。”

群臣急忙列队站起迎候,就见李世民不乘步舆,健步迈入馆来。

他一进门,先挥手道:“众卿不用多礼。今后入馆来议事,不用像朝时那么严肃,散漫一些最好,此为今后的成例。”

李世民面南坐下,群臣依品秩也排列坐定。

群臣看到李世民今天心情好,心中觉得安定许多,现场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

玄武门之变后,突厥退兵之前,李世民每每接见群臣皆威容严肃,臣子奏事时不免心中恐惧,深恐一言不当招致雷霆震怒,因此言语行动之间常常不知所措,顾虑重重。

其实他那时也是像由心生,李承明勾结突厥入寇,想借异族人的手给建成报仇,长安城危在旦夕。李孝常,李幼良,李艺,李瑗相继造反,黄河以北乱成了一锅粥,巴蜀则完全独立,他的心情当然好不了。

现在局势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突厥已经退兵,李艺在李世绩和李靖的联手夹攻之下,已经溃不成军,正按照自己的设想往渤海郡逃窜。李幼良也已经被长孙顺德活捉,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天就能平了李承明,等李承明一平,太子旧部就没了盼头,再取巴蜀,平李孝常不过是易如反掌的事,他怎么会心情不好呢?

李世民用目光在馆中扫了一圈,朗声说道:“朕刚即位,李承明便勾结突厥即兴兵做乱,遂有渭水之盟,如此算是暂时将边疆之事稳定下来。李承明不过是一个黄口孺子,指日便可生擒。从今日开始,大家要将全部精力用在治国之。”

杜如晦奏道:“陛下心怀仁慈,不愿兴兵扰民,可那雕阴的梁师都这几日一直在攻打朔方。”

李世民摇摇头,说道:“突厥退兵时,朕就已与大家说过,所以不愿与颉利开战而和者,惟想以静抚民也。梁师都跳梁小丑,不必理他,如晦,可由兵部传令各州,让他们务必坚守,不让梁师都破城即可。平了承明以后,朕想在五年之内不再妄动刀兵。”

“朕今日让众卿家来此议事,这就是原因之一。炀帝暴政,使天下大乱,群雄纷起。在座之人,多历两朝,对炀帝之失感触良深。萧公,褚亮,等一会儿你们可就此话题多说两句。唉,这些年群雄混战,虽被太皇一一扑灭,然山河破碎,百姓凋敝,可谓民不聊生。目前除京畿之外,其他各地百姓逃散,田园荒芜。经户部统计,现在的民户数目,不及前隋最盛时的五分之一。大家都好好想想,有什么好的,与民生息的办法。”

众人纷纷点头,心里都开始叹息战争的残酷。

像其中的封德彝、萧瑀、陈叔达等人皆两朝为官,熟知史事,尤其对隋文帝治下的仁寿年间和隋炀帝大业初年的繁荣景象追怀不已,当时的社会富庶程度和民户的兴旺,是自晋朝以来从没有的。

李世民接着道:“原因之二,是我朝的吏治不好。太皇这些年将精力放在征伐,他性格简慢,将国事多委以臣下。臣子中不乏忠谨之人,也难免良莠不齐,有些人背着太皇自行其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