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携明> 第二十一章 重启海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章 重启海运(1 / 2)

携明 圆明园主 更新时间 2019-10-08

 在武器弹药方面,借着崇明和嵊泗列岛扼我国18000公里的海岸线的中心,处长江、钱塘江的交会要害,黄复华以十五文一斤,购得从日本运来的硫磺上万斤;以每百斤1.5两的价格大量收购佛山等地来的生铁和铁器。

卫队和水军全部实现火器化,手榴弹,子弹,炮弹等不再有短缺之虞。

前述的1600公斤大铁炮成为一六三一式岸防重炮,最远射程达到了七八里。不过,此炮并没有大规模铸造,1631年全年仅造四门,全部部署在嵊泗列岛。

黄复华为了增加通用性,减少弹药补给的难度,决定暂时只大规模制造一种口径的火炮。

一六三一式步兵火炮,弹径约为78毫米,与89毫米外径的钢炮保持一致的弹径,炮管重量达到260公斤,最远射程约有1000米,弹重达到1.2公斤,装药量0.5公斤,为开花弹。黄复华特别重视炮车的建造和改进,配上的炮车重250公斤,不仅牢固可靠,可以较为方便地调节仰角和左右方向,还使用了橡胶做成的实心轮胎,灵活机动。

一六三一式海军火炮,弹径还是78毫米,与步兵炮一致。但炮管长度和厚度,以及炮弹重量,装药量都相对减少,最大射程仅有500米左右。因为海上要打击的是移动目标,而在这个时代要击中太远的移动靶,只能是靠大神保佑。

在船只方面,1631年全年新增各类小型船只和辅助船只二十余艘。如“联环舟”,“其舟约四丈许,外视之若一舟,分则为二舟,前半截三之一,后半截三之二,中联以环,前截载火炮、神烟、神砂、毒火等器,首装大倒须钉数枚,锐向其利,后截二夯施数桨,载兵士”。这种“联环舟”在作战时,“以首钉撞于敌舟之上,前环自解,后载则回”。

另外,新造或改装排水量100~150吨左右的战船三艘,这些船的身长在20米到30米之间,宽6米到7米之间,深2米到2.5米之间。不过,这些战船并不是很耐用,估计使用寿命也就六到七年,黄复华准备用满五年就更换。还购得了宁波府五百料战船一艘,船身长12.25丈,面阔3丈,深1.15丈。

1631年3月10日,黄复华以自己的两条四百料武装沙船和雇得的一条六百料大沙船,共载米近两百吨,组成了海运船队。黄复华请来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参加过运载沙兵,东援朝鲜行动,经验丰富,年近五十的船老大陈瀛为押运指引,开始了恢复元代海运的征程。

说到元代海运,必须提到一个人。朱清,生于1236年,卒于1306年,字澄叔,崇明县姚沙人。原来是一个姓杨的大户的家奴,后来杀了主人而只能避迹海上,沦为海盗。再后来受到宋朝朝廷的招安,南宋灭亡后,朱清就降了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朱清任运管军千户。至元十三年,1276年,奉元朝丞相的命令,朱清将南宋库藏图籍运至大都。至元十九年,朝廷寻求南粮北调的运输路线时,朱清和张瑄建议海运。两人移居太仓,与上海总管罗壁造出平底海船60艘,自刘家港运粮4万石至大都,开创了元代海运。以后,运粮数逐年增加,最高达三百多万石。

根据《元朝的海运》一文记载,海运航线前后有三次变更:

第一次航路,从至元十九年首次粮运,到至元二十八年新航路的开辟,共沿用十年。航线大体是: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镇)至海门黄连沙头(在今江苏启东东部海中)、万里长滩(在今江苏启东东部,西南向呈长条形,后来部分形成陆地),经盐城(今属江苏,当时濒海),历海宁府(治今江苏连云港西南)界,可至莺游山(今连云港东北东西连岛),下入山东境,由密州(治今诸城)入胶州(治今胶县)界放灵山洋(今青岛南、胶南以东海面),北至浮山(青岛附近)、劳山(青岛东北崂山)、福山(崂山县东),沿海岸达延真岛(今山东荣成沿津岛),东北转过成山(在今荣成成山角),最后进入天津界河口。该航线沿海岸航行,迂回曲折,委实水路艰难,深为繁重”,航期长达两个多月。

第二次航路,至元二十九年由朱清聘请长兴(属今浙江)李福四“押运指引”,路线是:从刘家港开洋,转过撑脚沙(在今江苏常熟璜泾北江中),至三沙洋子江(在今江苏崇明西北,后来大部分形成陆地),东北至扁担沙大洪(今启东东南,今已成陆地)、万里长滩,再往东北一千里至清水洋、黑水洋,过黑水洋可见延真岛。西北至成山与刘岛(今山东威海东刘公岛)、芝罘岛(在今山东烟台北)诸岛,进入天津界河。该航道从万里长滩到成山一段取远海航行,线路较为径直。一路顺风,半月可达目的地;风水不便,则需要一个月或四十天以上。

第三次航路,至元三十年开辟,从刘家港出发,过黄连沙转西,东北取道成山,“亦为不便”,故“继为千户殷明略踏开生路”。这条新航道是:从刘家港出发至崇明三沙,东行入黑水大洋至成山,以下大致与至元二十九年新航路同。航船至崇明三沙后,避开万里长滩直入黑水洋,取远海航行,顺风十日即可驶达。此后海运均取这条航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