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马上就有!”
“多久?”
“快则明日,慢则十天,必定有新的证据!”这个期限也是徐钦早就想好了的,这个说法必须要经得住朱元璋的查问,又要让解敏误会,因此他之前就反复斟酌过相关说法。
“哼!指挥使怎么不说慢则一年呢?!说不定到时候就遇上大赦,这李氏、吴全就逃过一劫了!”
徐钦听着这话,简直喜不自胜!也不知是解敏太过得意忘形,还是被徐钦“拙劣的拖字诀”给气着了,竟然说出这般歧义巨大的话来!他赶紧记了小本本,上疏的时候一并写进去,不怕他不死得很难看!
“如果你们锦衣卫现在没有证据,那本官就只能照现有结果奏明圣上了!”
“左都御史当真要一意孤行?!”
“徐指挥使当真要一意孤行?!”
“好!好!好!我们走!”
最后,再不“气急败坏、落荒而逃”的话,徐钦真不敢保证会不会穿帮,毕竟他对自己演员的素养实在是没底,这么滑稽的剧目,强忍到现在已经差不多到极限,再演下去就随时可能笑场穿帮了。
解敏虽然没有彻底搞清楚徐钦的目的和战略战术,但也许也是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于是进一步加快了结案的速度,以期望尽快将此案做成铁案。
而由于锦衣卫的特殊性,其千户官牵涉进人命案里面,肯定是要朱元璋最终复核的。这也正是解敏对此事如此上心的一个重要原因,总之这件事肯定是要捅到天上去。现在又是这样“证据确凿”,如果徐钦想不到办法反制,这坨翔锦衣卫就只能捏着鼻子吞下去。
在都察院结案的第二天早朝,解敏就已经将完整的奏疏写好,呈给了朱元璋。
“哦?真有此事?徐子敬?徐子敬来了么?!”
其实朱元璋早就看到今天徐钦几乎是破天荒地站在班列之中,这样喊也无非是有些气他找了一万个理由各种翘班。
“臣在!”对于朱元璋的反应,大体上在他的预料之中。所以他今天也特意老老实实的来上早朝。
对于这对颇有些“传奇色彩”的君臣,以及他们这充满了奇幻意味的对话,满朝文武可以说都是反应强烈。有徐辉祖这种青筋迸现的,也有黄湜这种暗中咬牙切齿的,当然更多的是带着各种暗笑的。
“左都御史的奏疏中所言之事,可否属实?”朱元璋也是好不容易才保持了庄严肃穆的面部表情,直接问起了正事。
“禀陛下!臣以为左都御史是非不分、妄断冤案,还请陛下为吴全及李氏做主!”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更为惊诧。尤其是当事的左都御史解敏,此时更是感觉一股凉意从背脊升起,直窜脑门!
按照他的估计,徐钦不是没有可能嘴硬,但且不说在朱元璋面前他依然敢嘴硬得概率有多大,至少在他的预想中,面对如此“铁证如山”,徐钦最多也只是支吾其词,断然没有想到他会如此决绝。
“哦?其中有何隐情?”
“并非是隐情,而是彻彻底底的冤案!左都御史偏听偏信,竟然将凶犯作为重要人证,更听信诸多伪证而不辩,直接错判苦主李氏斩立决,甚至将完全无辜之人,也就是锦衣卫千户吴全,判革去官身并打算施以绞刑。同时,对于臣的苦苦相劝,左都御史充耳不闻,枉法错断如斯,简直闻所未闻!锦衣卫调查到的各种详情,臣已全部写在这本奏疏之中,纵使陛下不信臣一面之词,臣也斗胆恳求陛下,亲自重审此案,还无辜之人一个清白,彰大明律法于天下!”
一番慷慨陈词之后,徐钦将早就准备好的另一份案情说明,呈交给朱元璋。其中甚至包括他在都察院审案过程中的各种提醒统统都有详细记录。
听闻徐钦的奏禀,解敏哪还不知道自己中计。他敢在朱元璋面前将这些详细说出,自然肯定是掌握了关键性的证据。自己居然被这样一个黄毛小儿给晃点了!而且这件事闹到这个地步,已经再无半点转圜的余地。
想到这些,解敏的冷汗止不住地往下流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