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源起于锂城。它是圆球高纬度地区的一个小城,人口不过1021(三进制下的约数,十进制下为二千一百八十七),远离繁华,地多人少。也正因此,锂城的空气清新自然,环境安宁舒适。在人类的聚居地中,只有氦城堪与之媲美。
锂城的边缘有一个宇航俱乐部,120(十五)年前,1000(二十七)名来自不同城市、不同专业、热衷于宇宙航行的年青人聚集在此,成立了这个俱乐部。他们的目标很简单:依靠自己努力,实现穿曲宇航,寻找一处从来没有人探索过的地方。从仿制宇航模型开始,他们不辞辛苦,一步步耕耘,终于在今天实施了第一次成功的穿曲宇航实验。这次实验是在碳城大学和变星公司帮助下完成的。俱乐部成员的主要工作是:先用望远镜寻找一个目的地,计算出目的地的方向坐标、路线、距离,然后计算穿曲宇航的能源和信息需求量,最后设计宇航飞船;计算和设计完成后,将宇航飞船设计图交给有制造能力的公司,定做飞船,再将航行数据交给有能力承办穿曲宇航业务的公司、政府或者大学,由他们实施宇航发射。
要进行穿曲宇航,需要在引力场中打通一个虫洞,物质、能量和信息都要通过这个虫洞到达宇宙另一头。如此巨大的能量,只有政府、大学或大公司的专业机构才能提供。租用它们的仪器设备得花钱,定做飞船也得花钱,能源费、材料费、信息费、工艺费……一样都少不了。很多公司、政府和大学就靠着承包五花八门的项目获取自身的运转经费。
在这次实验中,碳城大学和变星公司分别承包了飞船制造和飞船发射项目。可宇航俱乐部的钱又从哪儿来呢?原来,他们在完成俱乐部的工作之余,也兼操副业:有人在公司里兼职,有人靠设计制作新奇的宇航模型卖给玩具公司赚钱,一个叫永离的人,则依靠自己数学专业的优势,受雇于多所大学,承担一些复杂的理论计算工作。准备这次实验,花掉了他们多年的积蓄。不过这点付出比起他们精神上的收获,微不足道。飞船成功返回的时候,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跳着高,互相碰撞着身体,几近癫狂。一个人趁此机会向大家提议:我们要个孩子吧!
这是圆球人的习惯:在一群人身体健康、心情愉悦的时候,便会举行“繁殖仪式”。据说,此时分裂出的孢子集合了舍主全部生命信息的精华,孕育出的孩子也将具备每个舍主的长处。想想120(十五)年呕心沥血的奋斗历程,大家心有所感,都被这个提议打动了——将自己长期积累的生命信息通过孢子传给下一代,让他们发扬光大、更上一层,是每个人的骄傲。尤其是那些不久于人世的垂垂老者,只要能看到自己的“心意”在下一代人中得到保存和延续,便可心中宽慰、安详而去。
“这是我的第二个孩子了!”辰欣说。两年前他在一家公司兼职时认识了一群朋友,已经和他们举行了一次繁殖仪式,有了一个孩子。算起来,那孩子已经两岁了。
“他叫什么?”
“小环。”
“呵,小环!我们又多了一个朋友!”
“还会再多一个!”
1000(二十七)个人,各自从身上分裂出一个孢子,结合成一小团孢质。随后,孢质外层与空气接触的部分独立出来,形成孢膜,把多面体一样的孢质裹在里面。孢质和孢膜共同组成了孢体。繁殖仪式结束后,永离把刚刚长出孢膜的孢体轻轻地放在一个宇航模型的座椅上。这个宇航模型是大家的玩具,也是大家的实验器材。他们会把一种叫密粒的小生物放在里面,作模拟宇航员,也常用它和密粒做仿真航行试验。模型座椅和真椅子一样,中央有一个凹坑,是为了使人坐稳,孢体就卧在这个凹坑里。打这天起,大家不约而同地都给自己放了假,每天只工作一小会儿,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呵护这个小生命上了。
其实孢体和人一样,只须吸收空气中的养分就能维持生长。为了让小家伙更健康,朋友们拿来一些营养液喂他。最初几天孢体一直像显微镜下的原子图案似的,每个孢子都还保持着自身的形状,只是黏在一起。或许是营养液起到了催化作用,不到1000(二十七)天,孢体内的所有孢子已经完全融合,表面也逐渐光滑圆润,变成了一个浑圆的球体,直径是成年人的1200(四十五)分之一。这时候,大伙琢磨着,该给小东西起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