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国家人物志> 74.李月仁:红色使者文化使者 思想使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4.李月仁:红色使者文化使者 思想使者(1 / 2)

 李桃于天下,月柔于刚正,仁寄于德品。

李月仁,现任新华社新华网走基层访村镇听民声专题活动组委会执行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调查首席全国调查员、中国国际诸葛亮研究会会长。他三次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十二次被中央、省、市媒体记者采访,事迹随其名字一同载入《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中国当代人才库》、《中国当代科技专家大典》和《华夏英杰》丛书,荣获“跨世纪优秀人才”勋章一枚。2012年8月30日,在庆祝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成立三周年大会上,他被授予“中国红色文化传播大使”,并颁发荣誉牌匾。

君自强 谱人生光辉篇章

李月仁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伏牛山南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庄落里,由于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全家人日常生计常常捉襟见肘。贫寒的家境,毫不妨碍他胸怀大志、自强自立的自我塑造。

儿时的他常随父母上山挖野菜、打山柴,为兄弟姐妹挑水做饭、养猪放牛。每到放学,他常常是一手捧书,一手牵牛,牛在河边安静吃草,他在旁边诵读书文。不知不觉,月朗星稀,他又依傍在母亲的膝下,央求父亲给他讲一些英雄才杰的故事。岳飞的精忠报国、保尔·柯察金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儿女英雄传的忠孝节义……这些英雄传奇、豪杰轶事,他在童年时代就耳熟能详。他对诗词文字也有着痴迷的狂热,常常彻夜诵写唐诗宋词,斟酌经典文句,或是站在高高的山巅,朗读自创的小诗文章,表达对山的情怀,抒发对河的依恋。

博览群书,笔耕不辍,他的思路越来越开阔,文笔越来越流畅,知识储备和文学水平出类拔萃。老师的喜爱和同学的佩服又化作涓涓动力,激励他勤写苦练。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他品学兼优,一路通途。与山河为缘,铸就了他憨厚质朴的性格,对命运的不屈,又使他淳朴中带着坚毅果断的锐气。

大学毕业后,李月仁下到基层做银行主任,凭兢兢业业,年年出色地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任务,还摘取过当地“十大杰出青年”的桂冠。当时恰逢改革开放,在获悉他所在的银行要在海南成立驻外办事处时,不甘现状的他不顾朋友和家人的反对,毅然决断地放弃了银行主任的职位,向领导请缨到海南办事处锻炼自己。超前的思想,开阔的视野,他把驻琼的工作也搞得有声有色,再次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并获得“前沿人”的美誉。

与此同时,李月仁成为《南阳日报》的前线撰稿人,站在改革的前沿,生动地记录南国人民坚持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所取得的进步和伟绩。他把对祖国和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通过纪实图片和报道一一表达出来。如论文《山区农民奔小康离不开庭院经济》、杂文《啄鸡》、散文《感谢荔枝》、小说《坐车》、诗歌《夜读》、调查报告《对家庭农科站的调查与思考》等,无数篇章催人奋进。

李月仁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船头瞭望者,将敏锐的视角聚焦在那些掣肘改革开放的脉点上,接二连三在《中国改革报》、《经济日报》、《决策内参》、《深度新闻》等重要媒介上大篇幅地揭露改革进程中的瑕疵。如《这位局长真胆大》、《老虎屁股真的摸不得?》、《谁能为张老汉缝合滴血的创伤》、《XXX是一位合格的村支书吗》、《校中校,何时能遏制》、《发展经济岂能拿老百姓做代价》等,文字一针见血,披露体无完肤。

时代铸造真豪杰,这位自强不息、有胆有谋的青年才俊凭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对社会的那份责任,深入调研,笔耕不息。那几年,《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改革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盛世中华》等颇具影响力的媒体均刊登过李月仁的作品。终于,李月仁敏锐的嗅觉和坚韧的追索被领导赏识随即被调到人民日报社。笔耕平台的提升让他更加意识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他下江南上东北,从中原到西南,深入调研,第一时间捕捉信息,及时报道了许多在当时产生一定社会影响、助推社会进步的人物和事迹,透彻分析和展现了社会进步的亮点、疑点和难点。

字是立起来的碑,碑是铺出来的路。人们每每谈及他取得的成绩,他总是淡然一笑,谦敬地归功于党的教育和培养以及领导、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他还时常警戒自己要多向他人学习,特别是要追随那些物质贫乏但精神富足的革命者,去探寻生命的意义以及人生的真谛。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果敢精明,有胆有谋,无怨无悔许身于党的新闻事业的精神,就是那一抹中国红的真实写照。

尊楷模 弘孔明忠智才学

南阳自古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被后世尊为智慧化身、忠臣楷模的诸葛孔明就出师于南阳。

李月仁自幼便崇拜诸葛亮,钦佩他过人的智慧和忠贞不渝的精神。为挖掘诸葛亮遗留下来的文化力量,李月仁策划、推动了九大活动,期待把这些内容有机地溶入“和谐社会”建设中,如“八荣八耻”百米长卷签名活动;“知荣辱,树新风,迎奥运” 走进大学校园活动;诸葛亮祭拜活动;崇敬诸葛亮精神书画大赛活动;八百里伏牛奔奥运千米长卷大展活动;中国汉画十二生肖走进奥运活动;伏牛山楚长城京城大展活动;毛泽东图片珍藏巡展活动;中国当代小诸葛亮推选活动。还组织了七个会务: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讨会;2006年中国策划年会暨诸葛亮经典颁奖会;诸葛亮文化思想座谈会;中华文化智慧与企业家修炼新春联谊会;中国边贸年会;首都秘书界2010年春节联谊会和毛泽东诞辰117周年纪念活动。

这些活动和会务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把千年诸葛亮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为他推进区域红色文化传播做了一定的初步探索。李月仁常说,研究诸葛亮和研究诸葛亮精神不能搞纸上谈兵,不能局限于写几篇论文,出几本书,最主要的是要探讨如何把诸葛亮的思想、智慧、精神运用到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当中去,为当今社会发展创造更大更广阔的空间和效益。

于是,2006年1月27日,李月仁注册成立了中国国际诸葛亮研究会,并开通了“中国诸葛亮网”,广泛吸纳一大批京城乃至全国的策划专家,预测专家和学者。七年来,他运用诸葛亮智慧和精神,结合自己担任高层领导信息网执行总编、决策内参通讯总编和涉外调查员的身份,为国家复兴和家乡建设默默地燃烧着。

树党旗 播红色文化精髓

在对红色文化和精神的追寻上,李月仁并非躲进书房闭门造车,而是深入基层寻找真实的案例,提笔为旗,潜心创作。

李月仁几十年如一日,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寻访红色足迹,寻找红色人物,询问红色往事,寻觅红色记忆。先后走访老红军及红军后代,途径红色县市、红色古镇,收集红色书画、红军歌谣,采写红色照片、红色文章。连续多年放弃五一、国庆等与家人、亲友团聚的节日,毅然前往红色圣地西柏坡、革命摇篮枣园、革命圣地延安、红色集体村河南南街村、红色文化村土古洞村等革命老区和老少边穷地区,调研红色村镇,追寻将帅足迹,考察老区变化,接受革命教育,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传播红色文化。

2008年6月3日,李月仁来到百岁老人、延安五老、老红军、原全国政协常委、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夫人王定国家看望了王定国老前辈。王定国高兴地为他挥笔写了两幅题词,一幅为“中华脊梁”,一幅为“为国育才,安邦定国”。

2008年7月13日下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馆长、八一书画院院长、红色书法家袁伟将军向他赠送书画一幅,并就今后如何携手共同发展与他交换了意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