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国家人物志> 23.王大珩: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3.王大珩: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1 / 2)

 导读:王大珩,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光学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从“两弹一星”到863计划,再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他的名字始终与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王大珩: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

王大珩原籍江苏苏州,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赴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留学,专攻应用光子学,1940年获硕士学位。1942年被英国伯明翰昌斯公司聘为助理研究员。

王大珩在英国学习和工作了10年,大部分时间是从事光学玻璃研究工作。他在英国的许多研究成果未能得到公开发表。他是英国最早研究稀土光学玻璃的。他用光谱方法研究了光学玻璃的吸收与脱色,研究了光学玻璃中As2O3、Sb2O3与氧化铁作用而达到化学脱色的现象。他研究了光学玻璃不同退火条件对折射率、内应力、光学均匀性的影响;改进了退火样品折射率微差干涉测量方法;发展了V棱镜精密折射率测定技术,获英国科学仪器协会第一届青年仪器发展奖(Bowen 奖),并在英国制成商品仪器。后来,他在国内把V棱镜折光仪进一步改进并推广生产,至今仍是许多光学玻璃实验室和工厂的基本测试仪器。他在英国工作期间,还发表了“关于玻璃,特别是低吸收率玻璃的可见光分光光度测量”、“氧化铁石英玻璃的分光光度测量”、“氧化硼对玻璃折射率和色散的影响”等论文。

1948年回国,后来到大连担任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工科大学——大连大学工学院(大连大学1949年4月建校,1950年7月撤销建制,大连大学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现为大连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主任,后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担任了30多年所长。1958年作为主要创始人、第一任院长(1958.8——1965.2),创办了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理工大学),现任名誉校长。

王大珩在长春光机所除了组织领导全所建设与发展工作之外,还亲身开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创新研究工作。1958年由他亲自设计、研制成功的中子衍射晶体谱仪,是中子衍射仪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原子能研究的重要工具。他在仪器的结构上通过创造性的设计,使仪器探测臂与晶体台按2:1结构联动,确定了合理的机械结构,使仪器在承担几百公斤的负荷下,仍保持了高度的转角精度。仪器在提交原子能所使用后,几十年来其性能始终保持稳定,为发展原子能工业提供了长期可靠的测试手段。

1958年,长春光机所研制成功晶体谱仪、大型摄谱仪、电子显微镜、万能工具显微镜等8种当时属于高级精密光学仪器的“八大件”,闻名于全国科技界。这是王大珩多年精心指导的结晶,是他亲身率领一批富有朝气的青年科技人员创造的硕果。“八大件”的研制成功对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光学仪器制造业起到了促进作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