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聊聊三国> 第1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节(1 / 2)

聊聊三国 西风教主 更新时间 2022-03-21

 张陵死后,有两个人继承了他的事业,一个是张陵的儿子张衡不是发明浑天仪、地动仪的那个张衡,另一个是张修。张修可能是张陵的徒弟,也可能只是冒五斗米道之名招摇撞骗。张衡死后,其子张鲁就成了五斗米道的三代目。

当时张鲁和张修都依附于益州牧刘焉,张鲁是督义司马,张修是别部司马,刘焉派这两个人一起攻杀了汉中太守苏固。随后张鲁又杀了张修,兼并了他的军队。

张鲁的行为形同反叛,但刘焉却默认了。这是因为张鲁的母亲是一个挺有姿色的巫婆,她和刘焉常常在深夜里关灯对剧本。有了这一层关系,刘焉便对张鲁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刘焉死后,刘璋上位,张鲁很不恭顺,刘璋便将张鲁母亲一家尽数杀光。

双方撕破脸皮之后,张鲁公开割据汉中郡与刘璋为敌,刘璋几次想征讨张鲁都失败了。

不光刘璋,朝廷也无力征伐张鲁,不得不承认他的地位,任命其为镇民中郎将(一说镇夷中郎将)、汉宁(张鲁改汉中郡为汉宁郡)太守。但张鲁不太感冒,一度想过称“汉宁王”。张鲁的功曹阎圃(pu)说,一旦这么干就相当于彻底和朝廷决裂,再也没有缓和的余地了。张鲁这才放弃了称王的想法,给自己留条回头路。

张鲁建立的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刚入教的人称为鬼卒,学习道义并经过考察后,可以升级为祭酒,也就是小头目;有能力的、带领教徒多的,再升为大祭酒,就是高级领导。最高级别的叫师君,就是张鲁本人。

张鲁的统治深受百姓爱戴,原因有两点:第一,不设官吏。没那么多闲人整天骚扰百姓;第二,慷慨布施。张鲁建了一些无偿供给行旅食宿的邸舍,谓之“义舍”。义舍中放置米肉,路人吃多少拿多少,全凭自觉。

那张鲁靠什么维系统治呢?

宗教。

张鲁不断给百姓灌输鬼鬼神神的思想——人在做天在看,做了坏事或者不诚信会有报应,义舍里的米肉拿多了鬼神就找你来了,犯了罪自己跪下忏悔,原谅三次,继续犯罪的话才动刑。

张鲁治下的汉中郡成了乱世中的一块乐土。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三月,曹操从关中出兵,准备拿下汉中郡。

从关中进入汉中郡,需要路过武都郡。武都郡当时已经被氐人占据,他们对曹操采取敌对态度,不允许曹操穿过他们的地盘。曹操命张郃、朱灵为先锋击溃了挡路的氐人。四月,曹操到达武都郡的河池县,氐王窦茂率数万大军拦路。五月,曹操攻破并屠杀了河池。七月,曹操率军到达阳平关前。

对于曹操的到来,张鲁很慌,打算投降。张鲁的弟弟张卫不同意,张鲁就派张卫和大将杨昂率数万大军镇守阳平关。阳平关是天险,是汉中郡的屏障,曹操十万大军连攻三天无果,军粮供应还出现了问题,但曹操最终还是攻破了阳平关。

怎么攻破的呢?三种说法。

据《三国志·武帝纪》及《三国志·刘晔(yè)传》记载,曹操攻阳平关不下,便下令撤军。张卫等人很高兴,打退了曹操,能吹半个世纪。结果一天夜里,曹操趁守备松懈又摸了回来,强行攻关。张卫大惊,落荒而逃。

据《三国志·张鲁传》裴松之注引《魏名臣奏》记载,当时曹军攻打阳平山上敌人的营寨,晚上军队撤下来的时候“误入贼营”,张卫等人慌忙逃走。

据《三国志·张鲁传》裴松之注引《魏晋世语》记载,一天夜里,有数千头麋鹿闯入了张卫的大营,此时曹操的一支部队又恰与张卫相遇,曹军鸣鼓吹号,张卫以为曹操发起了总攻,便投降了。

我们之前说过,当某一历史事件出现不同说法,在没有明显事实错误、逻辑漏洞或者详略差距过大的情况下,还是应当以正史为准。所以还是应该相信《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另外,同为正史的《后汉书·刘焉传》在记载这一事件时,也是说“操破卫”,而不是“鲁守自坏”或者“野麋坏卫营”。

张鲁听说阳平关失陷了,自己已经无险可守,就打算投降,阎圃说,先撤退,谈谈条件再投降。

张鲁向南撤退,并且封存了府库的家当留给曹操。张鲁不是忠厚,是聪明。他把宝贝留给曹操,把后路留给自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