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秦殇> 正文_第102章 第十四章:入主京城(六十八节)(10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正文_第102章 第十四章:入主京城(六十八节)(102)(2 / 2)

秦殇 李华忠 更新时间 2022-02-07

说到最后,易铭按照那波卡洪塔斯传过来的提示,用汤若望老家德语口音念出了汤若望的名字。

汤若望惊讶万分,断断想不到易铭除了对他欧洲大陆知无不晓,对他基督教也绝不陌生,竟然还对他汤若望来龙去脉一清二楚。

惊讶之余,这汤若望心想:难道在西方我现在有了点名气,就像马可波罗和利玛窦那样?他又想到,这大秦大王费尽心思去了解我干什么?难道有什么意图?想到这里,汤若望心里七上八下、惴惴不安起来。

易铭知道此人为了传教,飘落异乡几十年,虽然事事不顺,后来吃官司,几乎掉脑袋。但他犹自坚持不懈,其绝不动摇的决心毅力,易铭心里佩服。

汤若望绝难料到,历史上他差点被冠以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历法荒谬的罪名砍了脑袋,若不是当时出现被古人认为不祥之兆的彗星,京城又突然发生了大地震,皇宫在地震中遭到破坏,而且有宫殿着火,这汤若望恐怕要被清廷千刀万剐一回的。

易铭见他年纪大了,离家数十载,也不知道老家他爸爸妈妈还在不在?甚至发小伙伴、初恋情人等是否安好?所以竟有心让他回去。

易铭说道:“你来我中华,也几十年了,现今我大秦刚立国,我想向西方派遣使臣,加强东西方的沟通往来,促进文化交流。本王想与大英帝国、尼德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建立联系。将来互设使馆、建立互信、促进贸易、开放口岸、互通有无。我看你信仰虔诚、知识渊博、才能出众,又深谙东西文化,通晓多国语言,我想委任你作为我大秦副使,出使西方,你觉得怎样?”

汤若望断不能想到大王要他回去,还以大秦国使之名。说实话,在中华传教三十余年,本来在明朝上流社会,已奉教的有那么二三百号人,假以时日,或许有光大教会的可能。不料清军入关,二十几年努力,前功尽弃。这好不容易又刚刚有点起色,当上了观象台的台长,又何曾想到大清也很快玩完了,变成了大秦。

他本以为大秦大王去过西方,所以幻想在大秦治下,耶稣基督、天主一教,或可大行于世,甚至把大秦大王也给洗礼奉教了,那才功德无量。所以他求见秦任、朱信、吴琦玉,就是出于这等打算,熟料大秦大王寥寥数语,断了他汤若望痴心幻想,他本来心灰意冷,但当听大王要他出使西方各国,于是心想:这先走一趟也好,将来东方西方,交往多了,或许传教大计,由此峰回路转也难说。

所以,这汤若望如何不愿意,他只考虑了片刻,就满口应承了下来。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1650年七八月间,不过依照大秦历法,这个可不是1650年来表述。因开年正月,易铭正式登基大宝,国号确定为大秦帝国,年号不再是武威了,是为“大正”,是年为大正元年,决定当年起采用黄帝纪年,公元1650年确定为“大秦中元4347庚寅年”。帝国秉承世界大同之思想,以建立大同之盛世,以造福世界万民为终极目标。

大秦以北京为首都,遵义、西安、南京为陪都,日月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等等等等……。

这思沅、怡晴,不称夫人了,名正言顺,成了大秦皇贵妃。

怡晴贤淑,就称淑妃,思沅得易铭敬重,就称贵妃,本来一后四妃中除了皇后,还有德妃和贤妃的名号的,因易铭专宠怡晴思沅,其余八艳及后宫女子,尚无人有此福分,所以此几个位置空置。八艳余下七人,都称嫔,易铭养在深宫,一个都不宠幸,这个,却很意外。

本来要立个皇后的,但易铭在怡晴、思沅两人间无法取舍,就未确立。范旷等苦谏不过,易铭决心不从,说秦始皇当初就没有立皇后,所以他这么一说,众臣亦无可奈何。

开国功臣,论功行赏,共进爵封侯八十一,自上而下,基本满意。就连范旷这种言官,因敢于提意见,满朝佩服,也得了个“忠谏侯”;韩知礼年纪轻轻但资历老老,就封为“忠礼侯”;杨明义忠心不二、勤勤恳恳,也得了个“忠义侯”。只吴三桂功高震主,一门心思本想封王,但见大秦上下,只唐王李侔一人而已。赵龙甲功劳簿第一,也只是个侯爷,所以不敢再作强求,只是心里头愤愤不平。

因西南未定,尚有朱由榔南明据有云南及广西、贵州部分地区。

吴能奇因而建议,调吴三桂为四川、重庆宗政军之首,节制遵义杨承藩、沈实根,制定收复云贵大计,又将何晏几个抽调到京,易铭允了。

易铭又应赵龙甲提议,令孙象丙、李马丁、郑可望经营西北,以期收复新疆。易铭还令东北各部及蒙古、朝鲜李淏,组成联军,调吴能奇前去节制各部,专司对付罗刹国。而钱虎乙大才,易铭也要重用,于是将东南江南、浙江、江西数省,全给钱虎乙管着。

后来,易铭正式任命云中飞为大秦国使、汤若望、郑成功手下刘国轩为副使,带领一万将士,从泉州出发,出使西方。

至于文武官制,在遵义的时候已经制定,如今又加以修订,更加严谨。

改革币制,也是目前一件大事,明朝的钱币虽然还可以继续使用,但必须赶快大秦货币,来代替明朝的钱币。

自从天启年间以来,明朝因为国库枯竭,制造了很多又轻、又薄、铜质又坏,带着不少眼的小铜钱,民间称之为麻钱或皮钱。所谓麻钱,是指钱面不光,带有沙眼,像脸上的麻子一样。

所谓皮钱,是因为元朝时候币制混乱,缺乏黄铜铸钱,就用羊皮制造钱币,使人们十分反感。所以对那些又薄又小的钱,也称为皮钱。

由于天启年间中央政府铸造的钱币质量很坏,各地伪造钱币愈来愈不能禁止,银价日趋昂贵,钱价日趋低落,给百姓带来很大的痛苦。

江南苏州一带,民间曾经拒绝使用大启钱,酿成很大的风潮。易铭深明此弊,也深深懂得百姓的心愿,于是大秦法定货币“中元”应运而生。

他还决定采用金本位制(goldstandard)。

这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下,汇率固定,消除了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有利于世界贸易的进行,央行有固定的黄金价格,从而货币实际价值稳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