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鼎革> 第十一章 赶考(11)·大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 赶考(11)·大比(2 / 2)

鼎革 轻车都尉 更新时间 2019-09-06

开始写第一篇文章。一般来说,明时科举与清朝不同,明朝更重五经,视五经四题为首艺,所谓大比三日,最重首日,首日最重首艺,就是这个意思。这种抡才取向延续了宋朝的传统,文丞相千古名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就是讲的五经中的一经是读书人科举的门道。而到了清朝,科举为之一变,开始重四书的三题,首艺转变为四书的三道题目。

按照陶盛介绍的考场小窍门,通常考生首先做的是首艺文章,也就是五经中的选题,首先写好首艺的第一篇,然后做第三篇。为什么呢?因为首艺需要用全部精神,第一篇第二篇都能神采奕奕,可第三篇就枯竭了。过往,帘官们顺序看去每况愈下,便觉得索然无味,于是便有了先读第三篇,再回看第二篇的方法;善与总结经验的中国读书人们,自然有对策,慢慢的总结出做完第一篇,利用剩余的激情做第三题,这样一来能让考官读完头三篇依然**迭起。

唐无病虽然胸有成竹,但也是按照这种方法做了过去,首先写了“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然后再做第六道是“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跟着才是第五道“在后之侗,敬迓天威”。第一遍草草写在稿纸上,这样顺序写去,只一上午就完成了七篇文章。

唐无病中午嚼了一张饼,喝了一口热粥,搓搓手,准备闭眼休息一阵。却见考场之中已经是千姿百态了,有的人做不出文章,干脆睡着;有的从笔头咬到笔尖,已经满嘴是磨;更有一位胖子同学,浑身**,一丝不挂,脚踏一双破鞋,手里捧着试卷,在烟熏火燎的巷子中走来走去,走着走着,上下大小脑袋左右晃荡,拖着怪异的方言念着他自以为得意的文字,念到最得意处,用力一拍大腿,翘起大拇指叫道:“好!今科必中。”

他那如痴如狂状,惹来大家一通哄笑。一些号军们,也呵呵大笑,考场气氛总算缓和一些。

唐无病小眯了一会,睁开眼睛开始誊录正文,他先把每篇文章最后的暗号看了一遍,没有差池了,运运气,掰掰手拿出自己惟一配得上科举的一手颜体小楷,仔细抄录。

每抄完一篇,唐无病就休息一下,仔细观察文章字句,有无错别字,有无避讳禁忌,当然还要再检查一遍里内关节。又过了大概三个小时,六篇文章已经誊抄完毕。唐无病抬头看了看天色,不能再写了,自己可不想抢那第一个出号的风头,于是重新停下来,左顾右盼。

只见对面的陶盛慢条斯理地写着,看样子也进入了誊抄阶段,他自己做的文章自然还有些更改,估计速度没那么快;右边号社里的曾旷也显得十分悠闲,还有工夫跟唐无病眼神交流,两人都有些惊讶对方的宽松,心中估计着对方的实力。

又耽搁了一会,唐无病才提笔开始誊录最后一篇“则无我怨。周公作《立政》”。等他写完最后一个关节“岂不惜哉”,大功告成。

看看日头终于偏西了,总算有一两个才思敏捷的主起身交卷。可唐无病还是嘱咐自己要稳一点,不要做出头鸟。又等了一会,天色有些昏暗,交卷的高峰来临了,唐无病和陶盛对了个眼神,唐无病伸了个懒腰,“交卷了。”

……

交完秀才的卷子,轻车也要交卷了,年底总结,个人、部门加起来要写万字,比码字轻松不了多少。明日请假,或许会少一更,不说死,得看写总结的速度了。书友见谅,不过票还是得投吧。<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