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除了占用朝廷军器军粮军饷的士族私兵,是没有军饷的,不仅如此,庶族服兵役,还得自备粮食武器盔甲。
刘备的军队比较复杂,是为了平定黄巾军,由朝廷许可,以个人财力招募的,既有平原本地服兵役的庶族子弟,也有从流民中招募的外地人。
像杨翦这样的流民募兵,宽裕时多少也会发放点军饷。
杨翦提着酒肉进了郭家小院,将酒肉交给了郭瑾容,径自入堂屋寻郭良。
寻常百姓都是一堂两屋,郭良虽是个读书人,但家中也只是一般,也只有这板壁土屋三间。
堂屋之中,郭良正与一名儒袍中年男子相对跪坐,见杨翦进来,抬手召唤道:“杨兄弟来得正好,为兄与你介绍。”
杨翦近至郭良身边肃手而立,望向那中年男子,揖手为礼。
那中年男子嗯了一声,不过是淡淡扫了杨翦一眼,甚是倨傲。
听了郭良介绍,杨翦才知中年男子乃是冀州中山郡无极甄氏的甄尧。
中山无极甄氏于两汉一代,乃是真正的官宦望族,但到了此时,已日渐末路,上代家主甄逸于六年前去世,官不过上蔡县令,甄尧与其兄现任家主甄俨两兄弟虽曾举孝廉,甄俨不过是曲梁长(人口不过万的县长官称长不称令)。
但甄氏底蕴深厚,其母又是出身于常山郡的望族张氏。
这个时代,世家大族才是真正掌握地方命脉与天下大势的人,相互之间更是以联姻方式彼此勾连,织就庞大的利益网。
杨翦幼时看三国,怎么看都很励志。一个编草鞋的,带着一个杀猪的与一个逃犯,艰难创业,居然最后能三分天下。
长大后再看三国,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隐隐发现了在三国故事后面,三国鼎立的背后,那些传承已久的世家大族的力量无所不在。
但就一个琅琊诸葛氏,便能搅动三国风云了。蜀国丞相诸葛亮,其兄诸葛瑾,吴国大将军,同宗诸葛诞,魏国御史中丞、尚书。
而刘备前半生寄人篱下,颠沛流离,直到得到东海糜氏、琅琊诸葛氏等世家大族的支持后,才时来运转,创业成功。
自己一个寒门庶民,自然入不了这些世家子弟之眼。
杨翦心中冷笑,脸上却未露声色,转头对郭良拱了拱手道:“愚弟不知伯才兄(汉时男子有名有字,字一般为二十虚岁的冠礼上取字,为了方便,不就年龄)家中来了客人,多有打扰了。昨日所借书籍已看完,小弟想再借上几卷。”
郭良见甄尧无礼,颇为尴尬,听了杨翦之言,笑道:“不妨事,书籍皆在屋内,想看什么,让瑾容为你取来便是。”
杨翦闻言谢过,复又对甄尧拱了拱手,从容而出。
郭良也曾以寒门举孝廉,加之颇有学识,故而游历之时,才得机会与甄尧结识。
“伯才兄,恕尧直言,即便这个杨姓少年真是大才之人,一个庶民,没有世家大族的支持,也是永远没有出头之日的。听闻你婉拒了刘国相的邀请,却对这个少年刮目相看,何也?”甄尧看着杨翦背影,目光冷淡。
郭良说道:“允常兄说笑了,乱世之中,能保全家人,苟活性命,已是幸运。刘国相虽然心怀大志,但如今根基全无,羽翼未成,想在这乱世之中创下一份基业,谈何容易。良才疏学浅,也没有什么大志向,一家人在一起,能平安相守便心满意足了。至于这位杨翦小兄弟,他的好学与见解,为良生平仅见,每次相谈甚欢,实有知己之感,自然刮目相看,以友视之。”
甄尧哦了一声,郭良的学识与见解,他是知道的。而且从刚才来看,这少年人的心性也不错。
“伯才兄与他交往之时,可曾发现其他不凡之处?”
郭良有些愕然,笑道:“允常兄,杨翦年纪虽小,却颇为沉稳,除了谈及时政,每每一针见血,直击要害外,很少言及其他。不过有一次酒后乱言,元启曾说过,他知道汉室将亡,天下三分,却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出手改写历史。”
郭良看着震惊的甄尧,苦笑道:“当时我听完,自然十分震惊,再追问时他便突然清醒过来,只说自己醉酒后胡言乱语,不可当真。但那时给我的感觉,他说的就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