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木匠王爷> 第480章 赵构禅位给孝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0章 赵构禅位给孝宗(2 / 2)

木匠王爷 飘云千里 更新时间 2021-11-29

几位壮汉听了,赶紧将史浩的弟弟救下车。救完弟弟后,眼看牛车就要被发狂的牛拖得四分五裂,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大家赶紧再跑向前,最终将史浩也救下了车。事后,大家都赞美史浩,在最危急时,尽管自己已被吓得泪流满面,仍第一顾及弟弟的安全,这份手足之情是难得可贵的。</p>

史浩的父亲师仲逝世,当时史浩才十九岁。师仲临终告诉他,作为长子、长孙要承担起孝顺祖父的责任。之后数年,史浩一直陪伴在祖父史诏身边。金人攻陷明州,史浩不得不扶着祖父史诏逃难。一路上他不怕自已受辱,使一家人避于海,免于难。然而七十四岁的祖父史诏,终因经受不起战火的惊吓和奔波的劳累,回家不久就去世了。史浩为之守孝三年,因为财物尽为金人所掠,所以当时家境日处贫困,但史浩却谢绝了叔父的接济。</p>

为了随母亲的心愿,史浩携母亲洪氏投靠天童街亲友钱氏。青年史浩就隐居鄮峰读书,自号真隐居士,这里距离天童寺、育王寺很近,史浩就常陪母亲到天童、育王进香。他在这里曾经题诗:“迸云佛塔金千寻,傍耸滴翠玲珑岑。春供万象当远目,响答两地纷鸣禽。风摇野帻去复去,雨浥乳窦深复深。寄声俊逸鲍夫子,莲社不挂渊明心。”</p>

当时天童寺主持是宏智正觉禅师,他倡导“默照禅”,弘扬曹洞宗风,并建禅堂,扩大山门,筑宝阁,奉千佛。天童禅寺得以中兴,成了当时的一个禅学中心,宏智正觉被人称为“天童和尚”。正觉说法有两</p>

个特点,一是以圆相为禅机,藉以开悟听众,作为禅机,旨在获得听众的心灵默契,但也要求说法者有颖慧之心。二是文采丰富,常常出口就是诗句,如“风月寒清过渡头,夜船拨转琉璃地,冻鸡未报家林晓,隐隐行人过雪山。”句中往往清空灵动,既富有禅家的理趣,也能传达出超远的意境。史浩深受感染,对学诗自然很有启发。</p>

绍兴十四年,正值其母六十岁生日。因为家里贫穷,史浩便到天童街亲友处借来坊钱为母亲祝寿。出于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史浩安排礼节十分隆重,却因此欠下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债。坊钱是浙江常平司,到了秋天,因为还不了坊钱的本金利息,史浩十分苦恼,不得不暂避绍兴,住在一个姓汤的卖饼婆家里。</p>

这时一年一度的乡试快要到来,史浩不能回到家里,因而郁郁怅望。卖饼婆问他道:“秀才为何惧怕官府?”史浩就将事情的经过说给卖饼婆听了。第二天,卖饼婆将儿子们召集在一起商量说道:“我已积了一千钱,准备作后事用,现在想全部借给秀才用于还坊钱本金利息,好让他一心去应试,一旦乡试结束,秀才会马上来还的,你们不要担心。”史浩这才回到明州,报名参加了乡试,果然金榜题名,登刘章榜进士前十名。史浩信守承诺,马上将钱如数归还给卖饼婆,那年史浩三十九岁。</p>

史浩中举后,调余姚任县尉,当时地方上盗贼出没无常,偷窃民舍,民怨心载道。史浩就设计将为首的九人捉拿案归。史浩立了功,却不说是自己的功劳,对此县令十分奇怪,史浩却说捕贼是我作县尉的本职,这九个人应该处分惩办。如果让我一个人领赏,实在于心难安。县令大为赞叹。</p>

第二年三月十五日,史浩和鄱阳程休甫一起游普陀。他们一早到达潮音洞,洞内很冷清,没有什么可看的。史浩便炷香供茶,只见盏浮花瑞。两人回寺吃饭后,又来到洞门,见乱石累累,兴尽后正想返回,却有一僧人过来指着说道:岩顶有一空,可以从哪儿往下看到奇景。</p>

史浩便攀缘而上,瞻顾之际,忽现大士瑞相,金色照耀,眉目了然。两人同时看到了,而史浩还看到大士的双齿洁白如玉,心情十分愉快,就在壁上题词。当天夜里有一僧人来访说,公当为太师,比文潞公,但官家用兵,须切谏,二十年后,将与公会于绍兴。后来史浩知绍兴,果来一个道人自称与史浩有旧,守卫拒不接纳。他便索笔写了:黑头潞相,重添万里风光,碧眼胡僧,曾共一宵清话。然后就走了。史浩读了,便回忆起当年普陀的事,知道长者僧及道人都是大士示现相,就马上去追赶,但已经来不及了。</p>

余姚任满后,史浩到临安待命。秦桧想笼络他,派给事中林一飞致意右谏议大夫史才说道:“已留国子监书库官拟令矣。”史浩对叔父说道:“秦桧这人似乎很难与他同处。我省试在前十名,按规定现在应当任教官,可不安分吗!”</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