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信的普拉当即就把给头发割了,根本等不到找齐了玉玲珑特别交待的大量乌金丝和天蚕丝等等各种原材料(玉玲珑:趁机搜罗原材料,嘿嘿),心里更是感激这个善解人意的妹妹------用这么重的代价换来的,是丫鬟做得,是买卖!不会有私情的成分在内!虽然不比亲手做得更有诚意,可是谁让她不会做呢?!再说她可是奉献了自己的头发啊!
她再三的保证,绝不会泄露半句。[浏览本书最新章节,请登陆]不过这话,玉玲珑全当成了耳旁风,普拉要是传扬出去也没什么,就算是给自己找了一条财路好了,再说孙策那里不也传来消息,孙策的母亲也想给自己的儿子弄一件呢!虽然这是暗谍的消息,还没有正式的信息,不过嘛,早晚的事儿。
这样就是两全齐美了,呵呵……
这可不单单是一套衣服和裤子,还包括面罩、手套、头套和袜子,可以说,穿上这quan套的青丝软甲之后,只有眼睛才是最脆弱的地方,可是,能在战场上一箭射中眼睛,这比黄汉生单单射中大将首级还要难上无数倍,嗯,不知道谁有这种好运气,或者说,不知道周瑜的运气是否会差到如此逆天的情况了,如果真是这样,那周瑜也只能认命了。(当然,夏侯敦的运气实在太差,不在此列。)
过去的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可谓是孙策和周瑜大出风头的一年。
兴平元年年末,孙策刚刚从袁术那里用传国玉玺为质,打着去帮助舅舅吴景攻打丹阳太守周昕,顺便接自己在吴县隐居的母亲和弟弟、妹妹的名义,借出5000兵马,又有蒋钦蒋公奕和周泰周幼平携一众水匪来投,还没到丹阳,丹阳的周昕就被刘繇给灭了,刘繇占据了丹阳的郡治曲阿抗拒吴景。
兴平二年年初,周瑜周公瑾变卖了家产,招募兵卒,送走了携带干将剑去向玉玲珑求亲的鲁肃和诸葛瑾,就赶去跟孙策汇合,孙策对于周瑜的本事也很清楚,现在看他如此义无反顾的来帮助自己,更是高兴万分,两人合兵一处,前往曲阿。
吴景其实是个太守的好材料,对于战场厮杀并不是很擅长,更看到自己的外甥孙策年少英武,周公瑾多谋善断,擅长兵事,也就顺理成章的将手下仅有的一些兵丁交给了孙策,孙策听从周公瑾之计,两人分兵打算合围曲阿,由孙策在正面吸引刘繇的注意力,周公瑾带兵绕到曲阿后面去,打刘繇个首尾难顾。
孙策还没到曲阿,刘繇就率领兵马出城到神亭岭迎战,刚安下营寨,就听说孙策带领着几个人跑来查看他的阵势了,不由得暗自咋舌:这孙策的胆子也太大了!还没等刘繇定下对策,时年二十九岁的太史慈(公元166年生)就抢步出班,抢过了刘繇桌上的将令,独自一人迎了上去,刘繇看着自己爱将的背影,也不过是摇头苦笑了一下而已,什么都没说,既然太史慈去迎战了,那自己就帮他掠阵好了。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身长七尺七寸(1米78左右),此时虽然年纪不大,可留着一部极为漂亮的长胡子,猿臂善射,弦不虚发,有“当世养由基(春秋时楚国名将,真正的神射手,成语“百步穿杨”“箭穿七甲”的原型。)”之称,善用枪和短戟。打小儿就已十分好学,长大后担任东莱奏曹史。后来他因为任侠好义,不容于当地世家,独自避居于辽东。
两年前(公元193年),北海太守孔融数次遣人探问太史慈的母亲,并奉送赠礼作为致意。适逢孔融为对付黄巾派人领兵出征,却被黄巾贼管亥围困在了北海城内。太史慈从辽东返家,他母亲对他说起了孔融的种种善举,以及对自己的照顾、示好,于是太史慈乘夜冲入重围见孔融,更要求他出兵讨贼。孔融不听其言,只一心等待外援。但外救未至,而管亥却越打越凶。孔融就想向刘备求救,太史慈便自求请试一行。孔融同意之后,太史慈严装饱食,待天明之后,便带上箭囊,摄弓上马,带了两匹换乘用得马,跑到城外练习射箭,刚开始黄巾兵卒倒是很紧张,可一连几天如此,他们也就放松了警惕,等到黄巾彻底不再搭理“抽风”的太史慈之后,他快马加鞭直突重围,扬长而去,见到了刘备,请来救兵解了孔融的危难,也报答了孔融对他母亲的照顾之情。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年初,刘繇写信招太史慈来助,太史慈早就见过刘繇,接信后兴然前来,说起来,太史慈来到刘繇的大营根本没多久。
孙策早就听周瑜周公瑾提过太史慈此人,知道他弓马娴熟,最善射箭,可是此时才十九岁的孙策根本可能把太史慈放在眼里,既然他善射,那么不给他射箭的机会不就好了?!当下就跟太史慈打了起来,程普、黄盖、蒋钦、周泰等人是保着孙策来闲游的,根本没想到他会跑到刘繇大营来,可看到孙策的手势,也不敢上前帮忙,再说他们总共才十几个人,帮忙也怕把刘繇的大队人马招来,只好站在一边看着。
刘繇也带人出来了,可孙策和太史慈都是武艺绝伦之人,那打起来对于武将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孙策和太史慈两人悄么声儿的就这样打了个不亦乐呼,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最后都打得兵器也扔了,马也跑了,衣服也碎了,可谁也没打过谁,孙策抢了太史慈的短戟,太史慈抄了孙策的赤金烈焰冠,各自回营安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