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郑军反攻大陆,立足八闽,当时还是跟耿精忠有关的。</p>
事情要从三藩开始叛乱说起。</p>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年已七十岁的平南王尚可喜上疏呈吿清廷,乞请归老辽东海州老家,希望留长子尚之信袭平南王爵并继续镇守广东。</p>
清廷早有撤藩之意,又不好开口,此番尚可喜主动要求“撤藩”,正好给康熙一个借口。</p>
经清廷六部及议政王贝勒大臣集体商议,清廷以“父亲健在、儿子承袭爵位未有先例”为由,否了尚可喜的承爵请求,但批准了他归老辽东的要求。</p>
并冠冕堂皇的申明:</p>
“……但该王之子尚之信仍带领官兵居住粤东,则是父子分离,而藩下官兵父子兄弟宗族亦至分离。今粤省已经底定,既议迁移,似应将该藩家属兵丁均行议迁。”</p>
尚可喜本意,是自己带着部分家口兵丁撤回关外故乡,把藩地和王爵传给长子尚之信。</p>
可没料到康熙这个年轻人不讲武德,趁机诏令要撤掉尚藩,削其兵权藩地。</p>
这是纯纯地擦完就丢,连头都带不回的。</p>
七十岁的尚可喜,为大清流血流泪一辈子了,到头来只求子孙富贵却根本没法保住。</p>
而如今他已年老体衰,无力反抗,只得俯首听令。</p>
吴三桂和耿精忠在得知清廷同意尚可喜的撤藩后,惶惶不能自安。</p>
为打消清廷猜忌,二藩打算以退为进,上疏清廷自请撤藩,以示自己无异心。</p>
吴三桂和耿精忠的上疏到达清廷后,在清廷六部及议政王贝勒大臣集体商议下,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