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隋唐天字七书> 第304章 未战先谋决胜负,辽水偷渡似飞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4章 未战先谋决胜负,辽水偷渡似飞仙(1 / 2)

隋唐天字七书 流云舞天风 更新时间 2023-08-12

 李世民是战略大家,从不打无把握的仗。</p>

在政治上,他依然算无遗漏,在出兵前,对于国内的政局,早已因时因势,布置妥当。</p>

一是以三城为中心,控扼全国。</p>

长安、洛阳两大核心城市,局势固若金汤,然后,让皇太子李治,在河北定州监国,以巩固辽东前线的后方。</p>

二是消除可能的隐患。</p>

这涉及到两个非常敏感的人物。</p>

其中一个是废太子李承乾,他于李世民紧锣密鼓地准备出征高丽时,死于徒所黔州。</p>

他死的时间不早不晚,刚刚好。</p>

毕竟李承乾做了十几年的太子,如果他不死,李世民远征辽东,羽翼未丰的李治并不一定压得住李承乾背后的势力。</p>

这股势力,如果被别有用心的阴谋家利用,大唐江山一夕之间变换主人,并非只是臆想。</p>

如果李承乾不死,整个大唐,睡不着觉的人,绝对不止一个,而是一群。</p>

或者李承乾并不是死于宫廷政治,但一个失势失爱的曾经太子,并且可能成为帝国隐患的废太子,并不会很遭人待见,却是一定的。</p>

第二个人就是李靖。</p>

他是有唐一代战神,甚至让李世民都忌惮三分,他的处境非常有意思。</p>

在京城长安,李世民曾经专门和李靖作过一次深谈。</p>

李世民对李靖表示了足够的敬意,他心诚意正地说:“公(李靖)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吐谷浑),唯东有高丽未服,公意如何?”</p>

李靖心中通透,知道征伐高丽一事,李世民心意已决。</p>

李靖也不废话,他立即表示效忠,“臣往者凭籍天威,薄展微效,今残年朽骨,唯拟此行。陛下若不弃,老臣病期瘳矣。”</p>

李世民看到李靖已经垂垂老矣,心生怜悯,并没有让他随军出征。</p>

但《隋唐嘉话》的记载却有些不同。</p>

在征辽之前,李靖因病不能朝见,但李世民却亲自驾临其宅,和他执手相别。</p>

李靖在病床之上,向李世民道别说,“老臣宜从,但犬马之疾,日月增甚,恐死于道路,仰累陛下。”</p>

李世民不慌不忙地讲出了一番话,“勉之,昔司马仲达百不老病,竟能自强,立勋魏室。”</p>

李靖见李世民将自己比做司马昭,言下之意是指借装病之机,有所图谋。</p>

这是一句非常重的话。</p>

李靖一听,吓得冷汗都出来了,赶快从床上爬起来,不断叩头说:“老臣请举病行矣。”</p>

但李靖的身体,可能确实支撑不住长期的颠沛流离,他在相州时,终于不再随大部队前行。</p>

李靖卧病相州,得到了李世民的肯首,直到辽东战役结束。</p>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p>

于李世民而言,只要李靖离开了关中长安城、洛阳和定州这三个是非之地,离开了朝堂,还有朝中他那些熟朋故旧。</p>

李靖就失去了纵横捭阖的基础,在遥远的人生地不熟的相州,李靖再有能耐,也不过是一个匹夫而已,再也掀不起多少风浪。</p>

于李靖而言,他本来自从缷掉军职后,就一直韬光养晦,辞禄避位,以消除李世民的戒意和防备。</p>

自古以来,鸟尽弓藏,重臣尤其是功高盖世的将军,能得善终者,太少了。</p>

卧病相州,两个人都可相安无事。</p>

辽东之战,你放心开干;后方之事,再与我无关。</p>

大局和人事都已再无后顾之忧,还剩下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也是杨隋一朝,征辽的大弊病。</p>

李世民同样也遭遇到,那就是粮草问题。</p>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p>

李世民可谓知兵知时知势之战术大师。</p>

最后一点,就是保障后勤供应。</p>

劳师千里,后继乏力,这本来是一项弱点,怎样才能成为自己的强项?</p>

杨广在后勤运粮一道,就非常不科学。</p>

他劳师动众,好大喜功,全国征兵,运粮集中于涿郡,但却不根据实际,甚至于运粮者,路途之中的口粮,消耗都已经超过其运粮总数。</p>

李世民就要科学,务实也踏实得多。</p>

此次征伐高丽,因为粮道险远,李世民不再全国运粮,而是主要集中于河北道筹粮,但同时也建造了四百艘船只,从海上运粮。</p>

有了这两手的准备,李世民心中长舒一口气。</p>

他料敌于微,经过多次的推算,此战至少可以保持不败。</p>

万事俱备,只等开干。</p>

李世民正式征伐高丽。</p>

他首先向天下诏告高丽之罪,并且说明高丽五可伐,大唐有五个必胜之道。</p>

一是以大击小,二是以顺讨逆,三是以治乘乱,四是以以逸待劳,五是以悦当怨。</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