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鼎定河山> 第七十二章 粉墨登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二章 粉墨登场(1 / 2)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更新时间 2022-11-04

 “一块醒木上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

君王一块辖文武,文武一块管黎民。

圣人一块传儒教,天师一块惊鬼神。

僧家一块说佛法,道家一块劝玄门。

一块落在江湖手,流落八方劝世人。

湖海朋友不供我,如要有艺论家门。”

唱罢定场诗,又是一声醒木声。

醒木共分十三种,第一块名龙胆,皇帝君主所用。第二块名凤霞,皇后所用。第三块名运筹,丞相所用。第四块名虎威,元帅所用。第五块名惊堂,知县所用。第六块名醒误,教师所用。第七块名醒目(木),说评书人所用。第八块名唤公,当铺所用。第九块名审慎,药铺所用。第十块名茯苓,糕干铺所用。第十一块名慎沉,医家所用。第十二块名如意,戏界所用。第十三块名镇静,客店所用。十三块之外,另有驱邪,僧道所用。

舞台上灯光渐亮,却只照亮一处,但见一人一桌一椅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在……说书。

说书吔,在青楼里说书,竟有此骚操作?观众们表示有点懵,这是要做哪样?就算是说书也上一位女先生呀,我们要看应素白,要小姐姐不要老腊肉……起哄呗,将这说书老头轰下台去。

大昌时,民问出现了一种称作“说话的”曲艺,说的有《全相平话三国志》、《醉翁谈录》等故事。晚昌诗人李商隐有《骄儿》一诗写到:“或谑张飞胡,或笑邓吃。”说明当时喜欢说话这门曲艺的百姓是非常多的。说书人又叫搏君人,目的是为了搏君一笑,最喜欢讲述古代故事,百说不厌。

本朝仁宗时,市人有能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吴、蜀三分战争之像。本朝承平近百年,人民安康幸福。在这些条件下各种民间娱乐表演艺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逐渐繁盛,这其中便包括“说书”。

大儒苏志瞻在《东坡志林》中记载道:“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故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即快。”孟原老则在《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中记载道“霍四究,说三分”。说三分就是讲三国故事,东京开封城说书艺人霍四究就是以说三国故事而闻名。

说书表演的历史故事节目,并不是完全依据史实,而是大胆演艺,任意戏说,完全图动听,以吸引观众。时人在《白獭髓》曰:“有三市井人好谈今古,谓戚彦、樊屠、尹昌也。戚彦乃快行,樊屠乃市肉,尹昌乃佣书。有无名人赋诗曰:‘戚快樊屠尹彦时,三人共坐说兵机,欲问此书出何典,昔时曾看王与之。’”原注曰:“‘与之’,乃说书史人。”足见著名说书人,影响巨大。当时许多市井之人把,说书家的演艺戏说创作出来的节目故事,都当成了真实的历史。

临安城还有说书家们所成立的会社,名叫“雄辩社”,其中有史蕙英、陆妙慧、陈郎妇、妙静、雍燕、张小娘子、宋小娘子、陈氏、枣儿等有名的女说书人。

在这“琼台”,花魁大赛哪,就算要说书,好歹也请史蕙英陆妙慧那等大咖登台呀,罗桥甘、吉阳冯,不是财大气粗的吗,舍不得出大价钱哪,大大的差评。

台上说书人丝毫不为所动,声情并茂地往下说着:

“话说西湖景致,山水鲜明。晋朝咸和年间,山水大发,汹涌流入西门。忽然水内有牛一头见浑身金色。后水退,其牛随行至北山,不知去向……”

咦,说的好像有点意思哦。

说书人必须具备四项伎艺,曰得词,念得诗,说得话,使得砌。正所谓是:“只凭三寸舌,褒贬是非;略咽万余言,讲论今古。说收拾寻常有百万套,谈话头动辄是数千回。”

说书说书,若是开段不能吸引听众便已失败,成名的说书人便有在最短时间内将听众带入故事的本事。当然,更为重要的说的故事足够精彩。

话本因内容题材有别,大致可分为小说、讲史、讲经、合生四家,又细分为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神仙、妖术八类。情节正式开展之前,即说书人开讲之前,先有一段“入话”,或用诗词,或讲一个与正文内容相类似甚至恰恰性质相反的小事件,借以自然过渡到正文。

台上这位“入话”的是灵怪情节,正骚中了听众的痒处,倒是将起哄声压低了不少。

冯过“写”的“白蛇传”以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为蓝本,结合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的情节,增减添删,原文的如林和靖及苏东坡的相关故事自是有所规避,多少是有阵亡脑细胞的。

“……单说那子弟,姓甚名谁?遇着甚般样的妇人?惹出甚般样事?有诗为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