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鼎定河山> 第三十二章 冬日私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二章 冬日私语(1 / 2)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更新时间 2022-11-04

 信州府学有教授一人,训导四人,生员共三百一十七名。

教授为正七品衔,官衔末等,但也是官,在一府之地却也是地位超然。

定国的官与吏职责分工非常明确,官主行政,吏主事务。官员在政府某一部门担任主管,拥有决策权。而吏员则在各级各类衙门中负责具体事务,负责执行。明代的吏员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主管吏员、案牍吏员、司财吏员、司狱吏员。主管吏员的主要职责是起草文案。案牍吏员的职责是抄写收发、保管文案。司财吏员的职责则是保管、收支钱粮及其它实物。司狱吏员的职责是分管狱吏、管理人犯。

吏员主要有三个来源:佥充、罚充和求充。

佥充方式主要有政府选取和官员点用两种。参加佥充的吏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清白无过,二要年龄在三十岁以下,三要识字会算。佥充的步骤较为复杂,首先自愿为吏者要提出申请,然后里老乡绅上送经层层审核,最后由布政司备案,才能成为一名正式的吏员。吏员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罚充。

监生犯过就有可能被罚充吏。学校中屡试不及格的学生也会被罚充作吏。罚充吏员,已经成为一种惩罚士人违纪违法的重要手段。

吏的第三个来源是求充。虽然吏员的身份低微,但毕竟是一份正式的职业。所以充吏成了一些科举无望的生员进入仕途,以及农家子弟谋生的方式,所以就出现了纳银求吏的现象。纳银只是第一步,之后还得通过考试,才能成为一名吏员。

吏员充役九年为期,如果称职,便能够获得为官的资格,但是吏员实在太多,所以充役九年之后很多吏员也难以获得为官资格,即使做官,也是到很边远的地区担任小官。

是故,“吏员与科举,高下天渊”。

如此看来,区区七品芝麻官,也是大多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

教授乐哉乐哉,苦逼的自然是训导与嘱托。

教授、学正、教谕,掌训迪学校生徒,课艺业勤惰,评品行优劣,以听于学政,训导佐之。

训导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从八品衔,而嘱托则是约聘教员。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府学训导以及县学教谕、训导、嘱托,多为举人、贡生出身,由藩司指派。学官与诉讼无关,以“奉薄俭常足,官卑廉自尊”自命。

训导尚好些,最难的是嘱托,也就是聘请的教员。

信州府学有嘱托八人,却要负责三百生员的授课,这工作强度,这滋味,不要太酸爽哦。

同国子监博士、助教一般,嘱托的具体职掌也是“分经教训六堂,依本经考课”,想要当嘱托必须精通易、诗、书、春秋、礼记其中一本,并能教授《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的经典。

好在在册三百余名生员并不全在府学求学,大抵有两成在外游学,只在科试时回来考试,也算是给嘱托老师们省了些心力。

在校二百多生员又分了八个班,廪膳生一个班,名“里仁”;增广生三个班,名“求索”、“敏学”、“知新”;附生四个班,名“乐知”、“厚德”、“三省”、“躬行”。

自昌以来,校制多有改革。

如昌中期在太学实行“三舍制”,分诸生为外舍、内舍、上舍。官员子弟可以免考试即时入学,而平民子弟需经考试合格入学。“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

朝廷每年派官员到太学出题考试外舍生一次,称为“公试”。公试成绩列第一、第二等并获得校定者,可升入内舍。内舍生每月考核行艺,每季进行“季选”,每年给予三十名积分最多的内舍生“校定”,分为“优”、“平”两等。

朝廷每两年派官员到太学为内舍生举行一次“公试”,合格者亦分为“优”、“平”两等。如果公试优等、校定亦获优等者,即可升为“上舍上等”,立即释褐授官,称之为“两优释褐”。

如果公试成绩与校定一优一平者,即可升为“上舍中等”,继续学习,待科举考试时,免解试及省试,直赴殿试。

如果公试成绩和校定均为平等或一优一否者,即可升为“上舍下等”,继续学习,待科举考试时,免解试,直赴省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