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十六(2 / 2)

另外,我们再来看看太极拳的十三势,之所以称其为太极拳,是因为太极拳十三势完全合乎太极八卦五行图。手法上的四正:掤、捋、挤、按与八卦图中的坎、离、震、兑四正方相合,属阳;四隅:采、挒、肘、靠与八卦图中的乾、坤、艮、巽四斜角方向相合,属阴。步法上的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合。一招一势,均不外乎阴阳,所以命名为太极拳。弄清了太极拳的刚与柔、阴与阳,也分晓了太极十三势的五行八卦含义,也就对太极的概念有了一个比较立体的印象了。这叫以有形化无形,以太极拳解太极之奥妙,所以我说太极拳虽然不是太极,但能帮助我们认识太极、了解太极,太极的含义可见一斑。

四人闻此含笑点头,特别是周公,除了点头又略显惊讶之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中国人从远古走来,历经三皇五帝,承袭夏商周代,每一朝、每一代都是在奋斗中蹒跚而过,面对不可知的大自然,忽而狂风大作,忽而雨雪交加,偶而还伴有天塌地陷、洪水涛天。我们的先民们,面对强大的自然环境,唯有以一份虔诚之心,祈祷圣灵,佑护生民,让人类能更好地繁衍生息。什么时候开始了战天斗地,置天和地于不顾了呢?周公对这个问题当然是很少考虑,或鲜有认识。尽管社会发展的车轮不会停止,但总不会天地颠覆、黑白交换吧。但是你看看现在的子孙们,未来的吉凶尚难以预料,不去研究将来,却把重点放到了过去,过去的世界是个什么东东,谁又能知道?再说知道了也已经过去了,又有何益?哎,我的天!

孔子老先生在想什么呢?孔子对太极的了解自然比周公要全面的多,除了天一道长以太极拳喻太极讲出了一些太极的要义,但有一个重要的东东他没有讲,那就是“数往者顺,知来者逆”的道理。

高文化对太极拳过去知之甚少,多是在公园里或体育场和大众一起比比划划,凑个热闹。今天听天一道长以太极拳论太极的解释,甚觉新奇,免不了又要问这问那。所以天一道长话一落,高文化就迫不及待地问开了。

太极拳的十三势,其中有掤、捋、挤、按与采、挒、肘、靠,你能单独讲一下并演示一下吗?

天一道长说,这有何难?你说的掤、捋、挤、按与采、挒、肘、靠也叫太极八法,或太极八劲,是这样子的。然后把太极八法一一演示给几个人看,并且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最后说道,太极拳因其外形圆柔,攻防合一,所以常常能毕敌与无形,其威力有让人难以想象的厉害。在此我想说一说“混元太极拳”。混,取万物万象之意;元,为初始根本之意。初听此名,不是太极就已胜似太极了,可谓得太极之真妙了。混元太极拳融合了陈式太极缠丝内功和心意六合内功之精髓,直接表达了太极拳的内涵真义。即以心意为指导,以丹田混元气为根本,依太极阴阳之理,柔为体,刚为用,刚柔相济,体用结合,经太极十三势的体用修炼,达到内外合一、混元一气的上乘功夫。在修炼内容上形成了“内外俱炼,以内为主;动静相兼,以静为主;练养结合,以养为主”的练功原则。混元太极拳将养生与技击两方面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既有极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又有极强的技击防身功效。

这时老耿忽然插话道,拳以功为本,功以拳为用,拳功一体,体用兼备,真正体现了太极拳的内涵真义和原本练法。

说到此,老耿和天一道长四目相视,随即仰天大笑。可以看出两人是心有灵犀了。高文化则似懂非懂,但也无比钦佩。再看周公和孔子,两人虽已对太极的概念有了些认识,但却也并非完全赞同,特别是孔子,似有千言万语,但欲说又不便开口,看看周公,老祖宗似也难以完全认可。天一道长观察到这种情况后说到,本来我们是想通过太极拳说太极的,现在反而对太极拳说不到头了,不妨咱们回屋里说话吧?

四人一听都说好。欲知周公和孔子有何言论发表,请看下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