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路的日子是无聊的,赶路的日子是孤寂而又痛苦的。特别是在古代这样的环境,大热天的,也没雨下,管道全是土路,尘土漫天,每天晚上休息的时候,衣服、头发里全是尘土。
有驿站驻扎的地方还好,以薛朗的级别,可以美美的洗个热水澡,把自己收拾干净。没有驿站驻扎野外的日子里,薛朗也不好搞得自己太特殊,每日里就打水洗脸、洗脚,勉强收拾一番。
为此,李纲还表扬了薛朗一次,说薛朗往日颇爱整洁,想来出身不错,这样的出身,还能忍耐着任由尘土满身也不搞特殊化,可见人品扎实稳重,可担大事也!
薛朗自然是谦虚的致谢,心说李尚书真是误会了,他只是在努力塑造已经赶路习惯的形象,为他过去编造的来历填坑——
赶了四年路,号称跋山涉水的人,怎么可能会不习惯赶路的辛苦呢!自己挖的坑,哭着也要填完!(此句作者君与主角共勉之)
李纲大约很欣赏薛朗,旅途中,常把薛朗叫过去他的马车上或是他老人家自己爬来薛朗马车上,跟薛朗叙话。
老李同志虽然已经年逾古稀,但人家还有一颗年轻的心,对薛朗所来的异国,充满好奇。拉着薛朗问东问西,可怜的薛朗,本来赶路就很辛苦了,还要绞尽脑汁,花费脑细胞的编话应付老李同志。
老李道:“旅途劳顿,薛咨议可还习惯?”
薛朗明明屁股都坐麻了,还要一脸平常的回答:“有马车可乘坐,路上有人照顾好衣食,这样的赶路,跟我归来时的旅途相比,已然是享受,哪里谈得上辛苦。”
李纲好奇地问道:“听说薛咨议归来之路途走了四年,想必十分辛苦?”
薛朗趁着答话的机会,趁机活动一下屁股,笑道:“当时确实觉得辛苦,如今想来,却全是财富。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精神财富?”
李纲略一思索便明白其中意思,赞道:“此语颇妙。即是如此美妙之收获,薛咨议可否与老夫共享之?”
完全不想!不过,貌似不可能!
薛朗在心里吐槽,脸上还得一脸追忆之色的开始现场编瞎话,占着现代人咨询便利的便宜,薛朗道:“李尚书有兴趣听,下官便捡其中几段说给李尚书听听。我们在翻越高加索山脉的时候,有一段山路陡峭,无有树木,只有光滑的岩石。彼时还下完雪,为了穿过这段路,我和随性的护卫们,用长长的绳子,在每个人腰上都绑上绳子,包子它们直接背起来,在鞋底套上有尖钉的鞋子,一步一挪的赶路……”
薛朗直接把某纪录片看过的攀登雪山的场景描述出来,把一些不适宜的东西调换一下,不止李纲,就连外面坐在车辕上的车夫和长俭他们也听得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