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崇祯崛起: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第一百四十五章 勤奋的崇祯,重开的工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五章 勤奋的崇祯,重开的工匠(1 / 2)

 村子里的村令村尉们在奋发图强,不负皇恩不负自身地努力干活;天上的太祖朱元璋在查探情况;而崇祯却对这些都完全不知情。</p>

这新改版的内容,今日才刚刚下发,要等他接收到结果,至少都要等到今晚村令村尉们将上呈的内容经乡间巡查军送到京城,然后经由筛选整理之后。</p>

等他看到第一部分的内容时,都至少是第二天的早晨。</p>

尽管对新政调整之后的结果很期待,但是崇祯今天自然也不会就这么干等,已经将村令体系的修改方案下达,崇祯便又将注意力放到了工匠这一块上。</p>

尽管在崇祯最早的设想之中,当下对工匠们的体系什么的,并不打算做什么太大的改动,一切先以提高农具生产以及农具效率为主。</p>

毕竟当下崇祯最主要的就三件事:农耕,农耕,还特么是农耕!</p>

太祖朱元璋已经应诺,会让当下新大明下辖之地的农作物产量统统翻倍,如今正值春种时分,自然应当将一切力量都用在辅助农耕上,其他的事宜完全可以等不忙之后慢慢整理。</p>

但是,不去了解不知道,一查崇祯才发现,原本的大明亡国当真不是机缘巧合,而是大明的各个方面都已经到了败坏腐烂的顶尖!</p>

什么能者不能居其位,勤者不能得其份都已经不算什么。</p>

仅仅是清查的工匠名单中,不存在,或者根本不会任何手艺的人,便占据了几乎大半!</p>

要知道,这还是大明京城啊,就已经到了工匠这般无甚空饷可吃的地方,都被吃成了这样。</p>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整顿,那么农具这一块便根本没有办法做到崇祯之前设想中的程度。</p>

于是,哪怕崇祯本不愿现在就整顿工匠这一块的情况,但眼下却不得不动手了。</p>

“派人去问问,匠作们如今商议得如何了?”</p>

崇祯沉声冲内侍吩咐。</p>

村令体系改制中,所有变动规划都是崇祯自行设计,不曾丝毫假于他人之手,但是工匠这一块,崇祯却将设计方案的权力散了出去,交给了由他下令组成的匠作会。</p>

如今,下达给匠作会的,重新构想规划要求,距离签发也已经过去好几天的时间,这些天的时间里,崇祯一直都没有收到任何消息,现在,他不想再等了。</p>

如今的朝廷,或者说,如今以崇祯为核心的决策中心,效率相较以往来说提高的程度简直不可以毫厘计。</p>

以往朝廷做一件小事,都不知道要经过多少部门,花费多少时间才能做成,而现在的崇祯基本上一令下达,即可就会传递到负责执行之处,然后即刻开始做事并且每天都要汇报进度。</p>

就连以往的老吏员,在裹挟之下,也很快进入了状态,与如今的体系相适应。</p>

但是这群由老匠人组成的群会,却仍然如同当初的老衙门一样,论事做事,都慢得如同不动一般,甚至最开始的第一天,还想着先用几天的时间来庆祝匠作会的成立以及宴请。</p>

而哪怕是在崇祯的严令要求之下,这伙人开始按照他的要求商讨正事,但是却自从开始之后,便再无动静。</p>

“是!”</p>

内侍转身就朝着皇城赶去。</p>

匠作会,崇祯特地设在了皇城内,以便第一时间得到信息,然后开始改制,如今催促起来,效率自然也相当之高。</p>

仅仅三刻钟的时间,刚才匆匆出去的内侍,便又迅速赶了回来,并且带来了匠作会给的回应:</p>

“启禀陛下,匠作会孙匠人说如今正在商讨技术细节,方案现在还拿不出来,而且还是不确定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拿出结果,只是说可能三五天,可能半个月。”</p>

“朕知道了。”</p>

崇祯闭眼。</p>

也是,既然大环境中,涉及工匠的那些官吏都腐烂到了这样的程度,这些同样在大环境中活得如鱼得水的所谓大匠,又怎么可能干净?</p>

消息封闭的他们只怕连崇祯是如何对待贪官污吏的都不清楚,这般情况下,听见皇帝专门设置一个匠作会,而且还让他们来商讨工匠改制的事情,又怎么可能不学着以前那些上官的样子开始贪污腐败?</p>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个思路没错,但是,这样的一群人,只怕不是什么真正专业的人啊。</p>

闭眼沉思一会之后,崇祯再次开口:</p>

“朕记得,锦衣卫有自发搜查京城内各类人物的情报?”</p>

“是,陛下。”</p>

“嗯,让锦衣卫将京城这些匠人的情报带上来,嗯......不局限于那匠作会中的十数工匠,其他,包括京城市面上的那些工匠,如果收集上来情报了,便也送来我这!”</p>

换做只是单纯的官员,崇祯当下便会直接动手,让新军将士与他们、与他们的家人打一次生死交道。</p>

但是,此前反馈上来的情报自己看都看不懂的事情,仍然在崇祯心中历历在目。</p>

这样涉及专精事项的事情,终究还是只能让专业的人做,便如同崇祯之前派人抄家灭门数千吏员,但是那一千多于大明有用的吏员却专门留下,让他们有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一样。</p>

如果这些匠人,当真有能力,那崇祯也不是不能让他们暂且活着,为自己办事赎罪。</p>

是的,在经过这么多天的时间,匠作会仍然得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之后,崇祯已经起了杀心。</p>

现在正是耕作的时候,是粮食耕耘最需要物资的时候,也正是因此崇祯才会这么重视工匠,若是因为他们的拖延,导致农具没能跟上,那这些所谓的匠人,便是影响大明粮食产量的罪人。</p>

这个意思,崇祯也与匠作会的众人以圣旨的形式下达过,但是从现在的结果来看,他们都把皇帝的话当成了耳旁风!</p>

“陛下,情报送来了!”</p>

内侍领头,身后跟着两名锦衣卫,每名锦衣卫手上,都抱着一摞纸张。</p>

这些纸张,正是关于城内工匠的情报。</p>

尽管锦衣卫开始在京城中刺探情报的时间还短,但是,仅仅这两摞关于工匠的情报,就绝对是此前的明廷做不到的。</p>

当然,这些情报之中,是包含各个方面的信息的,比如,有些工匠之所以被记录,完全是因为他们自身涉及到了某些其他的事情,所以,这不算完全关于工匠关于匠作便是了。</p>

“把执笔监的人手调来,将涉及匠人本身锻造能力的部分挑选出来。”</p>

崇祯下令。</p>

然后,一会儿之后,两摞的情报,便被整理为了一张记载能力优秀程度的名单。</p>

銆愯鐪燂紝鏈€杩戜竴鐩寸敤鍜挭闃呰鐪嬩功杩芥洿锛屾崲婧愬垏鎹紝鏈楄闊宠壊澶氾紝www.mimiread.com 瀹夊崜鑻规灉鍧囧彲銆傘€?/p>

名单上,根据调查的情况,将工匠的能力分为了四等,其中,最上层的,仅仅只有数人。</p>

第二等的人数就多多了,足足有三五十人。</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