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秘色> 蛊,是否真实存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蛊,是否真实存在?(1 / 2)

秘色 花下青童 更新时间 2022-01-20

 蛊,是否真实存在?或许大多数人都会说有,只是每个人所知道的蛊并不相同,概因蛊术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它的神秘感。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我们可以找到各种神奇秘术,诸如长生、炼丹、辟谷、祝由、驱鬼、制符等等,甚至连上不得台面的房中术亦有详细的方法和实践记载。然而无论是民间传说、文人笔记还是官方史料,从没有对蛊术的原理及实践有任何详实可靠的说法,以至于蛊在众说纷纭的传说中,逐渐被妖魔化,成了害人之术的代表。</p>

蛊这个字很早就存在了,现在的字形基本延续了甲骨文的字形,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可见蛊是从甲骨文时代,也就是殷商时期就有了。</p>

从字形来看,甲骨文的蛊字是一口锅里放着两条虫(和后来繁体字的三个虫不同),有学者考证说是清炖蛇汤,理由是这两个虫字像蛇。但我们知道在上古时期,动物学的分类方法和现代不同,《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古人把虫分成了有足和无足两类,这就可以解释当时的蛊字为什么上面是两个虫字,其实一个是虫,一个是豸。</p>

那么虫子为什么要放进锅里呢?当然那个字形底部的构造也不一定是锅,可能是鼎,可能是炉子,但意思和锅是相近的。放在锅里的东西自然是拿来煮或者烧的,煮和烧的东西自然是拿来吃的,于是就产生了新的问题:为什么要吃虫子?</p>

如果是清炖蛇汤,这和炖鱼炖肉没有什么区别,仅仅表示美味,我们的老祖宗是没有必要为此专门造出一个字来的,否则的话应该对应的就有锅里放着鱼,锅里放着肉等等字形,而事实上是没有的。但现在有了蛊这个字,那么显然是这个字有着特殊的意义。</p>

《周礼?秋官?剪氏》中载“剪氏掌除毒物,以攻禜攻之,以莾草熏之,凡庶蛊之事。”这里明确提到了“蛊之事”,说明这里的“蛊”是表示一件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某种东西。那么是什么事情呢?显然就是前面说的“掌除毒物,以攻禜攻之,以莾草熏之”这件事,简单了当地说就是“除虫”。可见蛊字在那个时候可以表示“除虫、除毒”的意思。但同样《周礼》当中还有“掌除蛊毒”的说法,可见蛊字也可以表示“毒虫”的意思。</p>

由此来看,蛊可以表示“有毒有害的虫子”,也可以表示“除掉有毒有害的虫子”,这应该是它的原始本义。古时候的人结庐而居,生活条件简陋,蛇虫毒豸是随处可见的,所以“蛊之事”也就成了一件日常琐事,正因为生活中常见,才有必要创造出一个单独的字来。</p>

蛊字后来为什么变成了三个虫?这个字形的演变是从篆书就开始了。我们现在无从考证几千年前的事情,但我们都知道,周代开始,人们的生活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人类聚居的地方越来越大,很多城市的人口已经很密集,在这种情况下,生活中的虫子自然也越来越少,于是除虫就不再是日常事务了。</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