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前线日报》关于“平津经济开发考察团成员”的一篇专访,就仿佛一块大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湖面,顿时掀起轩然大波.</p>
因为新闻报道的根本原则,就是事件的真实性。所以,作者在这篇报道中,作为新闻背景资料,自然“很随意”地就把热河方面军收复绥中、锦西、朝阳、北票、阜新的战斗经过说了一遍。</p>
新闻就是新闻,报道就是报道,不能掺杂记者的个人主观臆断。承德的记者都很职业,所以《大仓喜七郎承德剪影》这篇专访,通篇都是从旁观者的角度陈述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没有一个字的评论!</p>
不仅记者没有评论,而且承德警备司令部的例行记者招待会上,针对“大仓喜七郎等人目前的现状”之类的提问,承德官方的所有官员众口一词,一律用十二个回答:“报道完全属实,细节无可奉告!”</p>
承德方面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度,让满大街都充满了猜测,当然还附带了各类大小媒体的“合理判断”:“战俘结局难说,情况不是很妙。”</p>
一时间,平津地区从来一潭死水的媒体报刊,突然之间火爆起来,发行量一翻再翻。有关大仓喜七郎等人的现状、未来和最终结局,成了所有媒体充分发挥“丰富想象力”的大舞台!</p>
因为这个热河警备司令部,那是有前科的!还是小小锄奸队的时候,在抚顺敲诈过铁路守备队和煤矿株式会社!后来变成幽燕支队,又敲诈了关东军。这一次找到的竹杠,比那两次加起来都要粗大得多!</p>
按照幽燕支队的一贯作风,敲竹杠是肯定的。主要问题有两个:第一,“这次准备敲谁”?第二,“会不会把竹杠给敲破了”?</p>
关东军司令长官南次郎大将还没有看到平津方面的报纸,本岛参谋本部的咨询令就到了。原因很简单,几乎本岛所有的财阀同时联名上书,要求关东军务必采取一切有力措施,确保“平津经济开发考察团”全体成员的人身安全。</p>
郎善昌离开承德的第十六天,小鬼子株式会社总部通过北平一家中文报纸,发出了双方坐下来面对面协商的意向。</p>
《承德前线日报》第二天就在头版头条位置作出回应:“为了坚持国际人道主义的基本原则,尽快妥善解决有关俘虏的去留问题,热河警备司令部愿意立即坐下来进行协商谈判。为了公平起见,谈判地点选择天津塘沽。”</p>
1934年5月中旬,白书杰经过仔细推敲,最后敲定了谈判代表团成员:首席谈判代表杨桂华(热河省邮电局长兼内部情报局长)、副代表盛治国(公安厅长兼安全局副局长),谈判助手:黄巧云、王心兰。谈判警卫部队:魏冲的侦察营(四个连865人)。</p>
小鬼子株式会社迫于本岛内的强大压力,最后不得不同意就在塘沽进行谈判。具体地点,就是冈村宁次和何应钦谈判的地方!</p>
这是一个具有讽刺意义的地点,一年前的今天,何应钦和冈村宁次就在这里弄出来一个千夫所指的《塘沽协定》!</p>
经过中间媒体不断传递消息,双方最后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确定5月17日正式开始第一轮谈判。</p>
谈判小组出发前,白书杰召集杨桂华、盛治国、黄巧云、王心兰、魏冲进行开会,就谈判策略和谈判条件问题做最后的说明。</p>
“这一次,我们手里抓了一副好牌,如果不能善加利用,的确是对不起小鬼子了。小鬼子本岛内的经济支撑就依靠这些大财阀,如果没有他们在背后支撑,小鬼子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强大的武力装备。你们尽管放心,虽然小鬼子的本岛内经济危机很严重,但是这些大财阀有的是钱!”</p>
“当然,我们并不缺钱,缺的就是急需的重武器!”白书杰最后强调:“老子这次的条件不多,最低限度就是就是能够拿到小鬼子最新式的重武器,让他们的一线师团推迟装备!具体说来,我的底线就是以下的物资清单,你们好好看看。”</p>
杨桂华作为首席谈判代表,深感责任重大。虽然曾经协助白书杰和瑞典的汤姆谈判两次,但那纯粹是商业往来。这一次却是虎口拔牙,其艰难程度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因为小鬼子心知肚明,白书杰敲诈来的所有武器弹药,就是给小鬼子自己准备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