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汉墙>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不谐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不谐音(1 / 2)

汉墙 炮王 更新时间 2022-01-10

 鲜卑人前来求亲以及关王刘福的答复在很短的时间内被传扬开。[燃文书库][][774][buy][][匕匕]尤其是关王刘福答复鲜卑使者的那番话,更是让听到的汉人感到提气。本来是嘛,凭啥总是大汉送女人去和亲?也该是时候换换了!

也在关下为鲜卑称汉人是两脚羊而气愤不已的时候,有一个不谐的声音冒了出来。认为大汉身为大国,自当该有泱泱大国的气度,不应该与鲜卑这样不知礼数的蛮夷斤斤计较,至于和亲那更是大汉历来的惯例,应该继续保持。

这个观点是谁说的已经无从查证,但这个观点一被提出,立刻惹来了众怒,尤其是当官府之也出现了认可这种观点的人,更是让刘福感到怒不可遏。

王朗,被孙策从会稽赶走的倒霉太守。在离开江东返回原以后,王朗并没有去投奔许昌天子,而是随同一道离开江东的华歆一起来到了关。王朗是个彻头彻尾的儒生,在经历过会稽的惨败以后,他对自己的仕途已经不怎么放在心。在来到关以后,王朗受孔融邀请,进入了兴汉学院教授学子。

如今的兴汉学院不同于以往,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像法家、墨家、兵家、农家这些曾经大放异彩的学术门派基本都已经销声匿迹,但随着刘福开办兴汉学院,这些已经快要消失不见的学派在武两座学院逐渐兴起。武学院还好,里面的学子多数都对兵家较感兴趣。而学院热闹了,百家争鸣啊,每当学院举办学术讨论的时候,那是学院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学派纷纷宣扬各自的观点,要不是刘福命人维持场内秩序,演全武行那是肯定的。

孔融进入学院以后才发现学院内部派系林立,而且最糟糕的是,自家代表的儒派并不占据优势。郑玄大师身为院正必须保持立,而剩下的大儒也都有各自的立场,孔融身为晚辈,先天不足,而王朗的加入,让孔融身的压力减少了一半。

可孔融万万没想到,王朗会不跟自己打声招呼说出以观点,让儒派如今陷入了被动。不过即便后悔,此时的儒派也只能死撑下去。私下里虽然也抱怨过王朗的莽撞,但在人前的时候,孔融还是与王朗站在一起,哪怕是面对刘福的时候。

对于王朗这个人,留给刘福最深印象的还是刘福在前世看三国演义的时候被诸葛亮在两军阵前给骂死。不过刘福却不怎么同情被骂死的王朗,与立场无关,而是都八十了还不消停,不在家看孙子偏偏要跑去两军阵前,这不是作死吗?

本着兼容并蓄的原则,刘福并没有将王朗的投效拒之门外,好歹也是一个饱学之士,留在学院教书育人应该还是没问题。只是让刘福没想到的是,留在学院内的王朗不甘寂寞,会在这时跳出来搞事。不管王朗这回是不是在哗众取宠,想要引起刘福的关注,刘福都对王朗没有一个好印象。

关一直秉承着不因言而罪的原则,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往往会进行一场甚至多场辩论,这次也不例外。既然王朗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自然有人去找门,一场大辩论在兴汉学院内展开。

一直留在长安没有离开的步度根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心暗喜。鲜卑虽然强大,但想要对付万众一心的关还是会有很大的损失。如今见到关出现了对立,这让步度根觉得日后鲜卑攻打关的时候可以容易许多。为了激化关的矛盾,步度根决定再给这场辩论添一把火。

大辩论如期召开,刘福亲临现场,这让许多关注这次辩论的人很是兴奋。在关,刘福是无冕之王,至于大汉如今正牌的天子,在关并没有多少人记得。刘福的出现,让许多原本充当看客的人也纷纷开始准备起来,希望一会在辩论的时候可以露一次脸。

刘福坐在主位,低声与一旁的郑玄交谈着。郑玄的身体如今已经很差了,虽然有华佗、张机等人悉心调理,怎奈天寿将近,非人力可以挽回。这次大辩论,按照刘福的意思是不想让郑玄出席的,可别的事情可以商量,唯独这次,郑玄很固执,一定要旁听,刘福也只能答应,让华佗、张机等人守在一旁以备应付突然情况。

主持这次辩论的是郑玄的独子郑益郑益恩,与其父郑玄一样,郑益如今也在学院担任教授,刘福有意让其继承郑玄的位置,只是郑玄对此却表示反对。既然郑玄反对,刘福自然也不会坚持,反正郑益如今的年纪做学院院正的确有点早,不过等再过二十年,那也差不多了。

郑家是正宗的书香门第,让他带兵打仗那是在害他,唯独教书育人,才是老郑家的强项。兴汉学院虽然是刘福投资兴建,但真正将兴汉学院撑起来发扬光大,郑玄功不可没,为此让郑家依靠学院家族延续,这是应有之义。

郑益见时间已经快到,走到讲台前清了清嗓子,大声宣布了此次辩论的论题,大汉的和亲政策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宣布辩论开始,郑益走下了讲台,担任正方的王朗走讲台,儒家学派的人是能说,王朗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听得台下的听众连连点头。只是让王朗有些郁闷的是,即便台下掌声四起,坐在主位的刘福依然不露声色,让人猜不透他究竟心里是怎么想的。

正方论述完了,自然轮到反方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反方代表的阎忠走讲台,结合实际的对王朗所提出的论点进行一一反驳。

辩论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听得台下的学子像是墙头草,一会认为正方说得对,一会又认为反方说得也没错。王朗、孔融舌战群雄,多派联合奋力反击,唯有刘福冷眼旁观。等到辩论进入了尾声时,刘福站了起来。

一见刘福站了起来,场内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刘福走讲台,环视了一下台下的学子,缓声说道“辩论很精彩,但我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和亲是件好事这种观点。自高祖至元帝,我大汉一共对外和亲十五次,可和亲过后,成为我大汉亲戚的外族老实了吗?用自家的贵女去讨好一帮强盗,这种事情,但凡是有点血性的男儿,我想都不会认为这是件好事。和亲,是耻辱,是我大汉所有男儿的耻辱。在我看来,只有让那些外族送女人来我大汉和亲,这才是我大汉的光荣!”

说到这,刘福看了一眼台下的学子,继续说道“你们都是我大汉未来的栋梁,日后大汉能不能强盛,要看你们是否努力。我很希望在将来,我的后宫里会出现来自各族的美女,而这个愿望,要靠你们去帮我实现。”

玩笑一出,台下学子哄堂大笑,原本好好的一场辩论也被刘福给搅和了。虽然没有分出一个输赢,但刘福最后所讲的话却让众人明白了刘福对和亲的看法。如刘福所说的那样,但凡是有点血性的人,都不会认为和亲是件好事。各族之间的交流的确必不可少,但用牺牲本族女子来换取几年甚至更短时间的和平,并且还为此自鸣得意,沾沾自喜,那类人是少之又少。

君王的意志决定了臣民的态度,王朗这次虽然没有辩论成功,但却也不是没有收获,至少让他明白了自己日后要侍奉的君王在对待外族问题是什么态度。而刘福也通过这次辩论再次潜移默化着众人对待外族时的观点,无论是谁,都有一定的收获,都没有空手而回。

夜已深,王朗还没有休息。白天的辩论让王朗明白了自己来关时孔融为什么会那么高兴。经过这一次的辩论,王朗终于清醒认识到关并不是独尊儒术。儒学在关,在兴汉学院内也只不过是一门学派,与其他学派最大的区别,只是人员的多寡而已。

郑大师保持立,关王对儒学兴趣缺缺,作为孔家后人的孔融在关独木难支,过多的理想化对喜欢讲究实际的关王没有多少吸引力。如今日的辩论,哪怕王朗将和亲政策夸成一朵花,可随着刘福道出大汉和亲以来的成果,王朗被说的哑口无言。

没说错啊,十五位贵女送给外族糟蹋,结果外族还是该干嘛干嘛,丝毫没有出现向高祖进言和亲的刘敬所描述的那种情况。

因为是亲戚下不了手?可笑!你当外族是汉人?讲究个人伦情理?在外族内部,父杀子,子弑父那是稀松平常的事情。用汉人的道德准则去套外族,还希望外族也会遵守汉人的道德准则,用刘福的话来讲是脑袋被驴给踢了,纯属痴心妄想。

一想到刘福说这话时的表情,王朗不由摇头苦笑。君王对外强势虽然不能算是坏事,但对臣子来说却并不是什么好事。

“王先生尚未安歇吗?”门外的一声问候让王朗一愣,随即惊讶的问道“张大人来此作甚?”

“奉主公之命,前来保护王先生安全。”张松笑着走了进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