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908(1 / 2)

平淡为官 铭哀 更新时间 2022-01-02

 只要租界能够恢复元气,朝廷对此也就没有什么担心了,至于什么时候殖民地能够恢复元气,朝廷并不是特别的在意,毕竟东南亚是宋朝的原料和加工件生产基地,其中加工件是最重要的,而租界的完整就表示加工零件并不会出现断货的情况,至于东南亚所盛产的水果,木材,金矿,翡翠之类的,则也有其他的殖民地进行替代。

更何况减少的只不过是农民而已,这次灾难之后,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无地农民,这些人会成为新的矿工,伐木工,生产线工人来快速恢复现有的供应链,唯一让宋朝比较担忧的就是该地区的消费能力开始下降,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根据三司提供的情报,在灾难来临之前,该地大约进口宋朝商品达到三百二十亿贯左右的财富,而如今在经过灾难之后,进口量锐减一百七十亿贯,这无疑造成了极大的财富损失,许多小一些的外贸公司因为此而破产的不在少数,许多人死亡,还有许多有地农民成为无地农民,从小资阶级成为赤贫,这都使得他们不再能够拥有购买宋朝商品的能力。

不过奢侈品的出售倒是没有减少,还维持在原本的状态,进口减少的最大宗便是各类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棉布,麻布,钢铁,蒸汽机之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用品,显然灾难并没有让当地贵族们的生活受到影响,对此徐清也感到很是无奈,面对灾难,显然贵族们并没有同情底层民众的意思,这样的统治阶级若是长时间执政下去,势必会使整个国家最终走向毁灭,这是不可能改变的趋势,即便有宋朝在支持着这些贵族,但支持的成本最终一定会超过所得利益,到那个时候,宋朝只能选择放弃当前的统治阶级,转而向其他更加合理,且能长久执政的阶级走去。

东南亚地区的灾害告一段落,随着秋天的到来,西南地区的缺水问题也终于慢慢解决,大量的雨水开始向着干涩的土地倾倒,旱灾终于过去,而朝廷也总算是舒了一口气,即便有铁路这样方便的运输工具,每天往这片巨大的区域运送人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水,依旧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他所花费的钱财也是日以万计的,如今终于下雨,朝廷也可以停止继续进行生活用水的援助,这无疑使得朝廷缓解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徐清也认识到,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自来水分配系统,是有多么的重要,若是有自来水沟通的管道,当西南地区的水不够用的时候,可以从东南,南方调集水资源的话,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还需要火车来运送,这其中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和时间。

这项工程自然也落在了陈明功宰相的头上,他身上的压力也就更大了,不得不说陈明功着实有点倒霉,之前的宰相没有他的积极,但老天爷对他们却格外恩宠,一年到头也没什么大灾大难,都是一些小事情,而陈明功一上台,便是下大雨,发大水,又或者是旱灾,使得他几乎连一天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每天都奔走于全国各地,还真是十分的不幸。

但他却没有地方可以去反驳,毕竟灾难发生了,人民群众受到了损失,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赈灾,若是去反驳,只会越描越黑,因此陈明功这段时间几乎是每天都在上班,原本他的工作就已经排的很紧了,但此刻则更加的紧,就连徐清都有些担心这么做下去,会不会伤害到陈明功的身体,但陈明功的意志力却很坚强,连续往返于北方,东部以及西南地区,调查各地的问题和与专家们商谈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短短半年时间之内,便有十三项工程开始动工,这无疑是巨大的成就。

在他之前那任专门管理水利的宰相半年的时间只动工大约五项国家工程,陈明功则相当于他的两倍左右,这无疑是在付出巨大的辛苦之后所得到的回报,而国家大工程自然也带动国际市场上钢铁,水泥等市场的繁荣,从北到南,根据陈明功的想法,将会以京杭大运河为依托进行扩展,在河道之中修建多达上百座的储蓄湖以及水闸以保证朝廷可以比较自由的控制水流的速度。

另一方面通过这一方法,将京杭大运河以及周围的各支流相互之间联络在一起,以保证水网的联通,这样一来,即便出现旱灾,也可以及时进行调控,整个计划在陈明功以及众多专家的审核之下最终被通过,也被放到了徐清的桌子上,这项计划被陈明功任命为南水北调计划。

这一项计划,足足包括七项国家级大工程,需要迁移民众多达四十二万人次,动用资金达到三十亿贯,需要七年的时间来进行修造,看着眼前这份似曾相识的东西,徐清不得不感叹,千万不要瞧不起古代人的智慧,只要给他们相同的条件和科技水平,他们就是能够提出完全不亚于现代人的宏伟计划。

陈明功所提出的这项计划于现代南水北调几乎差不多,唯有黄河流域略微有些差别,因为此时的黄河尚且没有改道,出海口是在渤海,而非现在的黄海,因此在这一段落会有一些差别,其他地方则完全一样,其中包括对于河道的疏通以及拓宽,对于泛滥河道和干旱河道之间的流通这些都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点。

在陈明功看来,宋朝水域的特点便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南方经常性的洪灾,而北方则总是旱灾,因此将南方的水调到北方去,这样一来,既可以减少南方洪水泛滥的危害,同时又可以减少北方旱灾的危害,无疑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这一项计划涉及的规模之庞大,人员之众多,与上一世的南水北调工程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而在工程上则更有挑战性,毕竟此时的科技水平尚且还没有达到当初的水平,因此很多工程只能用更多的人和更多的机器去弥补,自然花费的钱也就要越多,工程压力自然也就越大,但徐清看得出来,提出这一份计划的陈明功,无疑是思考了很长时间,在开了多长论证会之后得出的结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