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为了维护每一座城市的特色,就不能随便乱建,看看现代的那些体育场馆和高楼大厦,中国几乎所有城市的布局都差不多,但徐清并不希望这样,当然,对于现代的中国之所以每座城市都差不多,徐清也能理解,短短四十年的时间,做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事情,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自然在城市建设上就很难顾及。
欧洲的每一座城市都能够不一样,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对自己的城市进行精雕细琢,所以每一座城市都能够不一样,让人去到欧洲旅游,即便是一座小镇,都能感觉到别有洞天,时间显然是最重要的武器,而如今的宋朝,显然也有充足的时间,让每一座城市都拥有更加漂亮的建筑和文化底蕴。
人们总是喜欢生活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而徐清想要做到的就是这一点,同时现代的中国之所以建筑会那么的千篇一律,也跟当时的中国缺少建筑师有关,看看中国如今出名的一些建筑物,鸟巢,水立方,雷克塞斯体育馆等等,几乎都是外国建筑师搭建的,很少有中国人自己建设出来的建筑,这其中也跟中国对于建筑的理念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因为钢铁玻璃等材料十分珍贵,所以那一代的建筑师们对于建筑最重要的理解就是要结实然后省材料,而什么样的建筑最省材料呢,自然是筒子楼了,所以那个年代的纽约也是如此,全部都是往上的高楼大厦,因为这种楼最省建筑材料,同时能够创造出足够大的建筑面积。
而欧洲则完全不同,因为发展到二十世纪,欧洲已经不再缺少钢铁等建筑材料,所以在欧洲,你很少看到高楼大厦,这其中固然有城市美观的因素,但也有材料不缺少的缘故,所以他们更加愿意去建造那些耗费大量材料而外形更加美观的建筑物来提高城市的美观,等到二十一世纪,他们又开始节省材料为了环保而考虑,所以建造出了更多漂亮的建筑,而中国设计师则依旧停留在大面积和节省空间这两点上。
与欧洲同时代建筑相比,中国建筑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建筑内部的高度往往要比欧洲小得多,欧洲人的建筑往往要比中国的矮,但是内部一层的空间却要更加的宽敞,他们往往会采取更加宽广的空间来营造舒适感,而中国的筒子楼则十分狭小,高度一般不超过三米,然后一造就是几十层楼,为的就是缩小使用面积,从而让更多的人可以在一个地方办公。
而欧洲因为人少的缘故,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富裕,自然就有更多的钱去为自己的生活营造更加完美的环境,所以即便是欧洲那些二十世纪的建筑,其内部也往往都十分宽敞,不像中国的建筑,往往都十分狭小,但这也是依照国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等到后来中国的建筑行业开始崛起之后等到二十一世纪,你就能够明显感觉到中国建筑内部的空间也开始越来越宽敞,从原本的筒子楼也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但原本城市既定的规划已经做下,这自然也很难改变,而宋朝则不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宋朝有足够的资本慢慢规划城市的发展,所以很多建筑物,往往是更加符合人们生活审美情趣的建筑。
而要建造这些建筑,自然是要比筒子楼贵的,所以在这方面,自然要有大量的金钱投入,单单依靠资本是不行的,这些公共建设,一大堆的体育馆,艺术馆,全部需要朝廷去投入,而为了使每一座建筑都符合这一个城市的风格,这就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而不能像现代一样,为了经济发展,一年一座城市就修好几栋大楼,也没什么城市规划。
所以你经常能够看到在中国,大楼都不是成片出现的,东一栋,西一栋的,直到后来才慢慢开始集中,起先都是十分的零散,这样一来城市自然就显得很是凌乱,然后在道路的规划上,也是乱七八糟,完全没有考虑到汽车普及之后,人们对于道路的使用频率开始增加,因此中国的城市也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堵车。
可以说现代中国的城市,大体上都长的差不多,只有旅游景点会稍微有些不同,而徐清则希望能够把每一座城市的不同都能够保留下来,汴京的大气,长安的历史厚重,洛阳的雍容,燕京的北方苍茫,杭州的江南秀丽,苏州的繁华,南京的典雅,广州的商业气息和领先时代的审美,让每一座城市都拥有属于自己的风格,从而让中国的城市更加多样化。
这不仅仅只停留在口号,而是要变成实际的变化,这些都需要让每一座新添件的建筑物,都要符合这个地方的风格,这就很难了,像现代,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往往是一栋建筑的图纸随便改一改就用到另外一座城市了,即便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许多小区的设计图纸也是大相径庭。
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三线,居民住宅区几乎都差不多,没有什么个人特色,全中国所有的古镇长相也都差不多,这些都是徐清需要去维护的,所以在宋朝,几乎老城区都不允许建造新的建筑,所有的建筑都必须要建设在新区,而新区的建筑不能影响老建筑的审美风格,这就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
单单是前期的踩点和图纸设计,就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这自然不是随便建所能媲美的,而这样的好处就是人们住在城市里,会觉得十分舒服,不会有凌乱的感觉,交通的规划也能更加合理,且人们住在这座城市,既能看到城市发展的变化,也能够看到城市原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