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最后在徐清的主持下,宋朝还是决定对这一事件进行干涉,希望辽金两国可以和平解决君士坦丁堡控制权的问题,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决定,谁也不想淌这趟浑水,但主动干涉和被动抵抗两者之间的区别,众人还是知道的,现在便进入干涉起码还有和平的可能,要是等辽金两国都不耐烦且掀起兵乱的时候,那可是半分和平之机也看不到了,既然如此,还不如早作干预,说不定还能挽回一些什么呢。
对于宋朝的干预,辽金两国也是求之不得,此时的他们可以说是话赶话,已经是到了不得不打的地步,双方在君士坦丁堡都拥有巨大的利益,这相当于是一个零和博弈了,赢着通吃,而输者则是一分钱也拿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其实谁都不想打仗,毕竟谁也没有把握自己一定是赢得那一个,所以他们其实都在等,等待着事情进入到一个双方都可以坐下来的地方,这一点非常像是中国和日本有关于钓鱼岛的问题一样。
两边都对钓鱼岛宣称主权,这个时候,对于双边来说就是一个零和博弈,唯有赢者通吃,输的人就将丧失钓鱼岛及其周围的附属海域,以及在国际上的声望,这便是两国都对钓鱼岛展现了斗志的原因,试问,这个时候,谁能放弃钓鱼岛,中国行吗?不行,日本行吗?也不行,在这种状态下,谁都没法往后退一步,因为这是零和游戏,在这个时候,唯有另外一个与双边都没有关系的一方引入进来,打破零和游戏的规则,将游戏从零和博弈引入到合作共赢之中,才可以化解其中的危局,这是唯一的希望。
而可惜的是,在现代的中日两国之间,并没有那么一个角色的存在,因为这个角色实在是太难得了,他不仅要在两国立场上保持着历史上一贯的中立,还要在全世界拥有重大的影响力,不然一个普通的小国,又怎么能阻挡的了中日两国的斗争呢,而要符合这个条件的国家,在那个时代并不存在。
幸好,如今的宋朝便是这么一个角色,他对两国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危机,毕竟如今的三国虽然有小矛盾,彼此之间也有一些小阴谋,但是在国家核心利益上,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盖因为如今的世界太大了,而三国则太小了,蛋糕如此之大,他们还得且分上几十年才会互相之间产生摩擦呢,此时的他们,则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是宋朝干涉两国的最主要前提,不然若是三国之间关系不好,那宋朝的干涉只会提早把自己拖入战争的泥潭之中,除此之外并不会有其他的结果。
另外一点则是宋朝确实拥有着十分强劲的武力,只要有着两样,那么宋朝的干涉便不会让人觉得那么咄咄逼人,不过仅仅只有这两点,只是代表辽金两国会听一听宋国的建议而已,到底会不会同意,这还是不一定的事情呢,而宋朝拿出来的办法,就是把君士坦丁堡变成一座自由城市,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要去占领他,然后每一个国家在其中设立租界,辽国划定辽租界,金国人划定金租界,宋国则划定宋租界,租界之中各国行驶各国法律,然后在租界内成立联合国政府以及联合国法院,以此来审理当地辽金宋三国人民的事宜,以此来保障三国都可以在不经过战争的前提下,圆满完成各自的目标。
并且这样一来,三国也都可以在这里获得利润,虽然不如一家独吞来的大,但好歹比一方惨败,一方惨胜来得好,对于宋朝提出的建议,辽金两国的态度却迥然不同,金国的态度是十分支持宋国人的做法,甚至金国国内的报刊还大肆表扬宋国人的做法,称赞其为仁义之举,而辽国人则不同了。
虽然他们没有开骂,但也没有在第一时间表明支持的态度,官方的报纸态度也十分暧昧,大多对于宋朝的提议十分的中立,让人很是看不懂辽国人到底在想些什么,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金国涉足君士坦丁事宜时间尚且不长,只是提供一些枪炮而已,若是能以此在君士坦丁获得立足,那么就可以得到通往地中海的通过,金国的商品就能贩卖到地中海沿岸去,然后带回大量的贸易收入,与之相比,金国的损失屈指可数,他当然很希望这次调停能够成功喽。
而另一方的辽国则不同了,在这次征伐君士坦丁堡的战事中,辽国人付出的代价就要沉重的多了,不仅仅是士兵的损失多达上万,还有各种军用粮饷,这些都花费了巨额的钱财,即便是夺下整座君士坦丁堡的控制权,对于辽国人来说也就勉勉强强格能够接受,若是只得到一部分君士坦丁堡的管理权,那得要多少时间才能让这座城市把自己的损失补贴回来啊?
这是一笔人人都会算的账,辽国人也不傻,同意宋国人的提议,虽然会让战争的烽烟消除,但却会让辽国的负债继续保有,并且要花费上十几年的时间才有可能抵消,但要是不同意宋朝的意见,那么在道义上辽国就先站不住脚。
毕竟此时三国的国民也已经早就厌恶了战争,尤其是城市居民就更是如此,每每一开战,城市中的中产阶级就是最好的待宰羔羊,他们拥有充沛的财富,却不像大资本家那样拥有武器作为后盾,同时他们修养良好,只要稍微一训练便可以上战场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不像那些农村里的农民,要训练他们成为一名现代化的士兵,简直就是一场小学生军训一般的苦难,再加上城市之中征招士兵的速度相比起广阔的农村要快得多,所以这十几年战争打下来,虽然中产阶级的人口在扩大,但是中产阶级受到的冲击也很大,许多人走已经厌恶了战争,根本就不想打仗了。
在这个时候,若是拒绝了宋国的提议,首先在道义上辽国的国王就会站不住脚,甚至说不定还会遭到人民的唾弃也说不定,如今的百姓在经过了十年时间推行普教之后,虽然识字率不像后世那般高达几乎百分之百,但也有个百分之四五十左右了,在这种状态下,百姓并不是白痴,他们也懂得了许多原本不懂的东西,这个时候的老百姓可不好骗,同时各种各样的思想在人民的思考中被创作出来,有的人正愁国泰民安没机会用呢,辽国若是动乱了,那不是给这样的人士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么。
但是辽国的皇帝却不那么想,除了资本回收这个问题之外,辽国皇帝的面子也是要的,虽然宋国和辽国之间的地位并不平等,在等级上是要低了一级的,但这只是在国际上如此而已,辽国的国王在国内从来不自称国王,而是称皇帝的,言必称朕,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也从来不把宋朝叫做宋朝而是叫做宋国,宋朝也知道这一点,但也不明确反对,毕竟有了实力,谁都不想屈居人下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