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快点吃饭吧,吃完就去睡觉去。“看着赵昕苦哈哈的表情,徐清的心中没有任何的动摇,等到赵昕吃完之后,徐清便让赵昕带着徐安一起睡觉去了,而他则是走到了东宫的偏殿之中去,在那里三司使上传来的案牍都已经放在了桌案上,他现在既是太子少师,又是三司使,两件事都得管,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效率,赵祯便破格允许了徐清在皇宫之中办公的权利,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徐清立刻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现在的三司使,事情非常的多,光是在全国修建粮仓和银行这件事,就够把徐清给弄得满嘴都是泡了,更何况在这些繁重的工作之外,徐清还要负责营建新都的工作以及组建科学院的事宜,这些事情都才刚刚开头,需要徐清去一件件处理,两个小时的时间对于他来说,实在是非常短,才刚刚写完关于对营造新都的意见建议和对于粮仓、银行修建选址的考虑,两个小时就已经匆匆而过了,看着一旁水滴钟表,徐清轻轻叹了口气,重新回到了教室之中,再一次开始上起课来。
这样的日子总共过了三天,徐清也打了赵昕三天,其中还被赵祯给叫过去了一次,向徐清询问了一番赵昕上课时的状况,显然,这是赵昕告密的结果,对此徐清便把事情的原委告诉给了赵祯,赵祯也不是蛮不讲理的人,虽然对于赵昕,他老来得子,真的是爱得很深,可对于他的教育问题,赵祯还是看的十分重的,
毕竟这位皇帝,在历史上可是留下了被大臣喷了一脸口水都不反对的记载啊,也是在他的时代,范仲淹、夏竦、欧阳修、陈执中、韩琦、富弼、包拯等一批能臣出现在了华夏的历史篇章之中。
他是一位十分伟大的皇帝,尽管在功勋上不及秦皇汉武,可在治国理政上,他确实有着十分突出的才能,国之储君,若是吊儿郎当的,那么对于一个国家会带来什么影响,赵祯十分清楚,所以他也没求情,而是让徐清放手大胆去干。
得到了赵祯的认可,对于赵昕的唯一一点忌惮便也不存在了,三天之后,赵昕几乎已经养成了习惯,一见到徐清,第一个反应便是鞠躬,上课答不出来问题,第一个反应就是道歉,这让徐清十分的满意,起码从态度上,赵昕对自己已经再也不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皇子风范,而是一个学生面对严师时该有的态度了,尽管这态度有点强人所难,也显得有点不太好。
可徐清在面对徐安答不出问题的时候,照样也打,并没有偏袒过谁,并且惩罚起来必定会比赵昕的要严厉很多,赵昕答不出来,打五下,自己的儿子答不出来,徐清就打十下,在这样的状态下,即便赵昕有意见,看着一旁的徐安,也就真的不敢有意见了。
至于有没有矫枉过正的问题,徐清想,应该是有的,不过既然是矫枉么,就必须得过正,只要他能听得进自己的话,徐清有信心,在接下来能真的把他给教好喽,所以在赵昕已经对自己表现出尊敬了之后,徐清很快就把课程重新调整回了原来的状态,将下午的时间交还给了武师们。
此时的徐清是太子少师,而太子少傅和太子少保并没有人担任,那些武师只是老师而已,并没有什么官阶品级,可以说整个东宫,除了赵昕之外,就属徐清的品级最高,权利最大了,他完全有权利任意更改皇子的教学时间,这也是赵昕会怕他的原因。
将时间重新调整到正常状态之后,徐清便将大部分的时间重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皇长子的文化教育则从太学里找了几个好老师来教他,自己则大概每个礼拜去上两次左右,剩下的时间全部交给了其余的老师,在他眼中,为一个当不上皇帝的人付出时间,实在是浪费时间,有这功夫,还不如好好的解决一下全国的大事呢。
不过尽管如此,对于赵昕的学业,徐清还是抓的非常严的,毕竟他终究领了这份薪水,就一定要把事情干好,每个礼拜的两次课堂,徐清分别会给他布置一次作业,一次关于古代经典的解读,一次则是关于现在的时事评论,每个礼拜各一次,轮换交替,他们把自己写的答案交上来,然后徐清再给他们分析解读,在这个过程中,徐清也会把很多后世比较先进,当代人又容易理解的话语参杂进其中,短短一个月下来,赵昕眼中看向徐清的目光顿时发生了变化,从原本单纯的恐惧,变成了夹杂着复杂的恐惧,其中多了一丝崇拜和敬仰。
之所以会如此,实在是因为徐清的演讲对于赵昕来说,真的是非常的特别,他不像一般的老师,只会让学生们背课文,然后将历代哲人和自己的思想强压给这些孩子们,对于经典的解读也是照本宣科,只要学生不那么认为,他们就摇头叹气,或者是开始展开诡辩,最后让孩子们相信,这样的上课模式,自然让人十分的疲累。
而徐清则不同,他上起课来,基本上从来不会去讲那些先贤们讲过的话,只是把书中的原意告诉给孩子们,然后再给他们出一个考题,比如说把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与现在正在进行的农业改革放在一起,通过孔子的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农业改革的实施,将古人的智慧与现代正在发生的事情相互结合,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看待问题的角度开始多样,这便是徐清对于这两个孩子的教育,一个月下来,成就无疑是显著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