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按照封尚书的意思,”轩辕纪立即回道:“是要我大夏向他们求和了?封尚书难道以为他们起兵会因为我们的一纸求和书而停下来?有打才有和,若不先打上一场,挫挫他们的锐气,在谈判桌上难道还能谈出我们满意的结果么?”
“他们都是贪婪之辈,只为利益而来,我们若未战便求和,他们会如何?只会更加变本加厉,到时若他们狮子大开口、索求无度,封尚书也想要满足他们么?”
“太傅大人!”封常清涨红了脸,辩解道:“下官并无此意,只是此战非同小可,一旦开战必会生灵涂炭,甚至损及大夏根基,若能化干戈为玉帛,何乐不为啊?”
“那也得两厢情愿才是!”轩辕纪的声音变得严厉起来。
此言一出,封常清愣住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他们有求和之意,不代表别人就会接受求和,如果真的按照轩辕纪所说,对方在谈判桌上提出什么无理的要求,他们到底是接还是不接呢?
可以说,轩辕纪问出的这个问题问倒了几乎所有心里有求和之念的人,他们无法在皇帝面前过分的贬低夏朝、去抬高敌人,现在看来,迎战似乎成为了唯一的道路。
其实包括皇帝在内的许多心中更偏向于迎战选项的人都明白,这些意图求和者都是因为怕自己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毕竟这样的战争他们还从来没有经历过,生怕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满盘皆输,越是这样投入巨大的战争,输赢对人们的压力就越大。
这些人平常处理事务还是可以的,只不过就是面临这样一件大事的时候,心里的准备不足和长期以来的保守心态让他们的恐惧战胜了勇气,这时候需要一个更为坚定的声音响起,这个声音就是皇帝的态度。
“好了好了,几位不要再吵了,”皇帝摆摆手,“军情如火,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解决的办法,不如先让我们来听听,主战的太傅和太尉对战事有什么看法吧?两位请说。”
“是!”两人一起行礼,轩辕纪先说:“陛下,微臣以为,此次敌军数量虽多,但除了南诏以外,余者皆是结盟而来,为了利益而结成的同盟必然松散,表面势大,实则不堪一击,若首战失利,他们当中必生嫌隙,我军便可以乘胜追击!”
听完轩辕纪的话,皇帝不置可否,而是看向了司马韬,“太尉大人以为呢?”
司马韬做了个揖,道:“陛下,方才封尚书所担心,无非就是军资转运耗费巨大之事,恐怕连封尚书自己都忘了,魔族数百万大军围攻天门山一个月,军资转运尚没有让大夏国力伤筋动骨,这四境之敌莫非比魔族更难对付?我军需要那么长时间才能把他们击溃么?”他侧过头看了眼脸色越来越红的封常清,随即再次向皇帝道:“陛下,微臣认为,以我军兵力,一战便可决定胜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