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觉得,不管现在夏军表现出来的攻势有多么猛烈,但归根结底他们的数量还是处在劣势,像这样同一时间在多个方向展开的强大攻势他们是无法保证每个方向都有足够的兵力的,也就是说其中大部分其实是假象,是一种为了让楚军进一步分散兵力的假象。
既然是假象,那么必然是为了掩盖他们的真实目的,而这真实目的昭武已经想到了,引楚军向四周分散兵力的最终目的还能是什么,自然是为了造成中部的兵力空虚,方便夏军能够直捣黄龙!
擒贼先擒王,这是最基本也是屡试不爽的战术!
昭武自以为已经猜中了夏军的目的,而且他认为,兵力己方占优,夏军在这种情况使用这样的战术自然是合情合理的,只要楚军维持现在的状态不动,那么夏军的攻势就没有意义,他们的兵力又不多,撑不了多长时间,再加上后方还有包抄舰队,可能是他们在背后的进攻才迫使夏军采取了这种战术。
在历经了一段时间的思索之后,昭武恢复了冷静,他决定不再派出援军,而是传令各部死守阵线,只要再撑过差不多一刻钟,那么他们反击的时候就到了!
其实这时候,如果昭武去往前线,在目睹了那些景象之后,那么他可能就不会做出这个决定来了。但事实却是,他始终坚信己方的兵力占优,丝毫没有怀疑过,而且战前他只顾着防止重蹈上次的覆辙,却忽略了细细调查眼前这支夏军,如果连做出判断的依据都是错误的话,又怎么能保证以此做出的判断便是正确的呢?
得到后方传来的坚守命令,楚军将领们无不苦笑相对,对后方的人来说一句话那么简单的事却是需要前线的士兵们付出沉重的伤亡,现在的战况绝不像昭武所知道的那么简单,夏军不仅是反击力度强,而且他们的兵力似乎也十分充足,这种感觉在最开始也许还不是那么突出,可随着战斗的持续,将领们越来越觉得眼前的夏军战力根本没有减弱,反而在增强!
昭武的一道命令,迫使楚军不敢后撤,拿出了他们最大的毅力去支撑战线,好不容易才勉强维持住,换来的却是伤亡的不断增加,每个楚军士兵心里都清楚,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援军!
距离昭武所说的一刻钟又过去了一刻,前线的将士们非但没有看到夏军进攻疲软,反而感觉他们的进攻越发的猛烈起来,这条他们所维持的战线就像是一个受了重伤、严重失血的战士已经虚弱不堪。
自第一次求援之后,将领们发出了第二道援军请求,可昭武却近乎顽固的坚持着自己的判断,再次断然拒绝了求援要求,致使前线的形势迅速恶化。
小半个时辰之后,昭武接到了来自前线的泣血求援书,一块白色破布上是几个触目惊心的血字:“一刻内,援军不至,军必溃!”(未完待续)